這對大周沒有任何的好處,對闡教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玉鼎此行下山的重點就是,最起碼保證闡教在人族的威信的同時,儘可能的保證大周按照既定的軌跡走向覆滅。
是的,大周的結局在當年姜子牙下山的時候就被預料到結果了。
闡教的選擇是按照現有的佈置,選擇一個不錯的諸侯國問鼎天下。
但是如今,計劃之中出現了變數,闡教的人很不開心,但是也要無奈面對。
不過,一個不太不合理的理由嗎?
想到這裡,玉鼎真人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金光。
……
帶著七個妖王來到了大秦。
說真的,當知道了大秦的部署之後,敖烈就清楚,瞞是肯定瞞不住了。
這樣的佈局,就算是最南面的越國都瞞不住。
就更不要說闡教了。
那麼,闡教會怎樣應對這件事情呢?
說真的,秦國現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優勢。
在秦國的朝堂之上,兩個頂級的人才之中就有著一個公孫衍一直在心心念念著魏國。
就算是商鞅也不能說完全的忠心於大秦。
畢竟,如果沒有敖烈存在的話,按照歷史原本的軌跡來說,嬴駟是要啥了商鞅的,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商鞅也起兵進行了謀逆。
當然,這並不能怪商鞅,但是,卻也不得不否認這將是一個隱性的威脅。
不過好在除了這兩個人以外,秦國也並非沒有其他的可用之人。
相對來說,對比於大周的話,秦國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防,那就是,這偌大的中原,並非只有一個諸侯國。
此時的諸侯國,足足有著十多個。
而闡教出手的話,秦國很可能會面臨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的可能。
這樣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所以,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去管大周想要幹什麼,而是自己先帶著秦國幹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