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後,談仁皓在司令部裡轉了一圈,跟幾個以前熟識的參謀軍官聊了一陣,這才回到了辦公室裡。他看了眼放在辦公桌上的那份戰略計劃書,去泡上了一杯茶之後,這才坐了下來。
海軍司令部現在主要就負責戰略方面的策劃工作,這也是甘永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戰區司令部負責戰役行動之後,海軍司令部就很少關心戰役方面的作戰行動了。而作為海軍的最高指揮機構,海軍司令部必須要負責協調各戰區的作戰行動,這樣才能夠讓各個戰區的進攻發揮出最好的效能來。
談仁皓翻開了檔案的第一頁,很快就找到了重點——“進攻”。這分計劃書明顯是由甘永興親自完成的,而甘永興在計劃概要裡面就強調了“進攻”的重要性,這也正是談仁皓在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在“珊瑚海大海戰”結束,談仁皓率領艦隊返回萊城的時候就一直在考慮戰場上的局勢變化,而在這三天中,他也形成了一個新的觀點。
從美國參戰到“珊瑚海大海戰”的這一期間內,可以算做是唐帝國與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僵持階段,雙方都在拼盡全力的想奪取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並且因此而爆發了數次大規模的戰役。而在“珊瑚海大海戰”之前,唐帝國所擁有的戰略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沒有多少優勢。而在此之後,唐帝國的戰略優勢就極為明顯了。雙方在太平洋上的艦隊實力對比,地面兵力對比。乃至整個戰場是局面上,唐帝國都取得了戰略主動權,並且透過逐步建立起來地優勢。最終獲得了發動全面戰略進攻的機會與基礎。到此,僵持局面結束。唐帝國海軍的下一階段自然是要將實力上地優勢轉變為戰局上的優勢,從而獲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將實力優勢轉變為局面優勢的唯一辦法就是進攻,而不是防禦。從總體戰略上來看,在此之前,唐帝國海軍一直在西南太平洋上主攻。而在中太平洋方向上主守。兩個方向有輕重上的區分,而到現在,只要再進一步,那麼帝國海軍就能夠在兩個方向上都獲得優勢,同時發動進攻。而這最後一步就是能不能在中太平洋上擊敗美軍的反擊,並且最終殲滅第五艦隊,為海軍在中太平洋上的進攻奠定基礎。
甘永興地計劃正是針對這一點而制訂的。西南太平洋上的戰局基本上已經確定了,只要繼續向西南太平洋增兵,並且讓第四特混艦隊配合陸戰隊行動,那麼顏國忠遲早能夠完成戰略包抄。為最後進軍澳洲大陸做好準備。唯一沒有確定的就是中太平洋上的戰局,美軍是否會繼續進攻,還是由攻轉守。或者是乾脆撤回到夏威夷群島防線,這都不得而知。而且,在中太平洋上,美軍的劣勢並不明顯。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也不會輕易的罷休,如果帝國海軍仍然在中太平洋方向上主守的話,那麼就只會給美軍更多的機會,讓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相當於是把主動權交給了敵人。這顯然是最為糟糕地結果,就算不在中太平洋上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為了能夠配合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行動,那也必須要在中太平洋上牽制住美軍的兵力,讓美國海軍無法分兵西南太平洋,唯一地辦法就是主動進攻。
這份計劃中,進攻部分的介紹是很多的。甘永興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而且他設定了兩個進攻方向,一個是威克島,一個是夏威夷群島。另外,他還針對這兩個方向上的美軍防禦力量,美軍可能做出地反應,需要投入的兵力,以及戰役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了總結。
如果這僅僅只是一份戰略大方向上的計劃書的話,那就顯得有點過於詳細了。這也反應出了甘永興的嚴謹態度,也許他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沒有能夠完全適應新的角色吧。談仁皓看到這也不免笑了起來,校長力主改革,成立戰區司令部,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甘永興了。也正因為甘永興是校長的得意弟子,所以甘永興不會反對校長的改革計劃,而且還堅定的支援校長的改革計劃,不然,光憑校長一個人的努力,是很難建立起新的指揮機制的。
談仁皓停了一陣,然後又繼續看了下去。
在兩個進攻方面,甘永興是比較主張先打下威克島,然後再進軍夏威夷群島。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理由。一是威克島孤懸海外,離夏威夷群島足夠遠,而且島上沒有防禦縱深,進攻相對容易許多。其次,進攻威克島足以起到牽制美軍的作用,而在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進攻夏威夷群島的話,只會增添作戰負擔,而且削弱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最終會與美軍陷入苦戰之中。
談仁皓在這個時候停了下來,甘永興的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夏威夷群島比較類似於索羅門群島,不僅島嶼的密度大,而且防禦兵力的密度也大。最重要的是,進攻夏威夷群島的難度非常巨大。
中途島是進攻夏威夷群島的跳板,也是進攻部隊的前進基地。可問題是,如果沒有打下威克島,那麼通往中途島的航線就不會太安全,美軍艦隊可以利用威克島這個據點自由進出中途島西部海域,甚至可以出動快速艦隊攔截帝國海軍的運輸船隊。就算這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壞,也能夠分散海軍的艦隊力量,同時起到延緩向中途島輸送兵力與物資的作用,這對整個進攻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行動將有著巨大的影響。
其次,進攻夏威夷群島的行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算把現在帝國海軍的所有艦隊都集中起來,也難以直接攻打瓦胡島(珍珠港所在地。夏威夷群島地核心島嶼),美軍在瓦胡島,以及附近其他島嶼上有十幾座機場。部署了數千架戰機,這些轟炸機足夠將帝國海軍的所有艦隊都給淹沒掉了。因此。進攻夏威夷群島的行動肯定得分階段進行,就如同當初開闢西南太平洋戰區一樣,以及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一樣,得一步一步地來。而這就意味著,必須要花費巨大的力氣。投入巨大地兵力,以及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才有可能攻佔夏威夷群島。可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還有打下澳洲大陸的情況下,帝國海軍又能夠在中太平洋方向上集中多少兵力,投入多少部隊呢?
這也是甘永興論點中最為重要的兩點,談仁皓也很清楚這兩條因素帶來地影響,可他並不完全贊成放棄進攻夏威夷群島的行動,而是全力進攻威克島,他只有一個理由。可這個理由足夠的充分,那就是,攻打威克島能不能引起美軍的注意?
談仁皓的這個疑慮不是沒有理由的。隨著第一特混艦隊回到那霸。
美軍肯定也獲得了相關的情報,那麼尼米茲就能夠判斷出對手的大概計劃。在第一特混艦隊行動之前,他肯定會盡力恢復第五艦隊的實力,並且抓住這寶貴的時間加強威克島地防禦。在威克島上囤積大量的作戰物資,部署最精銳的部隊。到時候,就算美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帝國陸戰隊想要打下威克島,都得付出巨大地代價,而且還得花費不少的時間。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尼米茲需要的就是時間。如果威克島上地戰鬥拖上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的話,尼米茲完全有理由將艦隊派遣到西南太平洋上去。而帝國海軍在中太平洋上進攻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阻止美軍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艦隊,必須要把美國海軍牽制在中太平洋戰場上。
如果美軍把第五艦隊派到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去的話,就算第四特混艦隊不會落於下風,這也肯定將影響到顏國忠進攻新赫布里底群島,甚至是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行動。到時候,西南太平洋戰區很可能在明年年初的時候無法完成戰略合圍行動,導致進攻澳洲的作戰計劃延遲。
這個代價是不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