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仲民很清楚這層厲害關係,校長已經跟了他太多的機會了,而他也錯失了太多的機會。因此,他格外的重視這次的機會。沒有了敵人的遠征艦隊的威脅,甚至連敵人的防禦都很脆弱,這是最佳的獲取戰功的機會。也許當時任何一名將領在姜仲民的位置上都會有所作為,那麼姜仲民就更不能出差錯。
五月初,南大西洋上的天氣開始好轉,多艘北上的潛艇也證明了這一點,越靠近赤道,天氣狀況越理想。五月四日,姜仲民率領第二艦隊的兩支特混艦隊離開了開普敦,踏上了北征之路。而他第一個要攻打的就是之前由法國建立的,現在由英國軍隊控制的奈米貝要塞。
這是一座有著300多連歷史的要塞,最初的時候,只是一個由唐帝國的冒險者建立起來的,供商船停靠的避風港,後來這裡還成為了海盜的窩點。而真正讓奈米貝成為要塞的法國殖民者。在法國遠征軍擊敗了這裡的海盜之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將其建立成為了法國在西南非洲最大的要塞之一,並且統治了近兩百年的時間。直到法國在這次大戰中戰敗後,英國才派遣遠征軍從法軍手裡接過了要塞的控制權,為此,雙方的軍隊還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最終法國軍隊不得不向更強大的英軍投降了。
奈米貝不一座必須要奪取的要塞。姜仲民只是想在這裡檢驗一下他的艦隊的戰鬥力,對第五特混艦隊,以及第六特混艦隊而言,奈米貝確實是一個練兵的好場所。敵人的防禦不算堅固,沒有部署多少作戰飛機,而且遠離大後方。不管是轟炸機,還是戰列艦,都可以將奈米貝當作一處練兵的場所。
事實也確實如此。第五特混艦隊在五月八日上午轟炸了奈米貝,連戰鬥機都出動了。當天下午,第六特混艦隊殺到了近海,對這座面積不過兩平方公里的要塞進行了反覆數輪炮擊,打掉了幾千發炮彈,這才揚長而去。直到五天後,帝國陸戰隊才登上了奈米貝附近的海灘,此時守衛該要塞的英軍不到500人,只做為輕微的抵抗就向帝國陸戰隊繳械投降了。
在陸戰隊佔領了奈米貝的當天,第五特混艦隊的轟炸機在馬塔迪上空投下了炸彈。這是姜仲民第二個“練兵”的地點。
馬塔迪在南部非洲最長的剛果河地出海口上。這裡之前仍然是法國人地殖民據點,現在也是由英軍控制的。轟炸持續進行了三輪,艦隊裡的數百架戰機投下了上千枚地炸彈。還用掉了幾百枚火箭彈。恐怕英國人做夢都沒有想到,帝國艦隊會如此迅速的殺過來,結果,在第六特混艦隊與當天晚上逆流而上,到達了炮擊陣位的時候,英國遠征軍已經在要塞最高的塔樓上升起了白旗,還透過國際頻道發出了投降宣告,主動向帝國海軍投降了。
艦隊沒有繼續前進,在剛果河口等了一天,在一個陸戰隊步兵營趕來後。姜仲民將他的水手從要塞裡撤了回來。第三天,也就是五月十六日上午,陸戰隊的主力部隊到達。姜仲民讓一個陸戰團留在了馬塔迪,另外安排了兩艘驅逐艦搭載著兩個營的陸戰隊逆河而上,去掃蕩英國人設在剛果河沿岸的據點。
這支深入剛果河的部隊花了近十天的時間,逆河前進了近1500公里,沿途拔除了英軍設定的十幾個據點,並且在第三天的時候炮擊了金沙薩,但沒有佔領這座城市。這次掃蕩行動也基本上清除了英國人在剛,果河流域的影響力。後來。翁一鳴還派遣了一支遠征軍深入剛果河腹地,這不是一支征戰性質的部隊,更像是一支探險隊。後來,很多非洲腹地的大發現都是這支部隊打下的基礎,而且該部隊的行軍路線還修建成為了公路,數十年之後,這條公路還是剛果內地最大的交通動脈。
因為運載艦隊彈藥,以及重油,航空汽油的船隊沒有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第二艦隊在剛果河停留的時間比預期的多了兩天。到五月十七日,艦隊補充滿了彈藥,燃料之後才繼續北上。而此時,沿途的英軍據點都收到了訊息,而且英國遠征軍還從拉各斯抽調了100多架飛機部署到了沿途的野戰機場上。
這沒有嚇退姜仲民,那點飛機還無法對第二艦隊構成威脅呢。姜仲民的主要目的不是奪取據點,而是沿途拔除敵人的要塞,並且藉此機會鍛鍊艦隊的官兵。更讓他頭痛的是陸戰隊跟進的速度。翁一鳴一直在開普敦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甚至將陸戰隊的指揮權都交給了姜仲民。大批的作戰物資還囤積在科倫坡的倉庫裡呢。另外,登陸艦隊也是問題百出,到現在,還一直是由艦隊在支援陸戰隊,登陸艦隊一直留在了開普敦,沒有趕上來。
這也正是帝國海軍在大西洋上作戰的一大難題。漫長的後勤補給線,上萬海里的運輸航程,極大的限制了部隊的推進速度,也限制了陸戰隊投入兵力的數量。從當時帝國海軍自己的統計結果來看,要讓一名艦隊,或者是陸戰隊的官兵在前線作戰,就至少需要在後方安排四名後勤保障人員。而第二艦隊擁有大概3萬名官兵,遠征的陸戰隊至少需要有兩個師的兵力在前線作戰,這又是3萬多名官兵。這就需要至少25萬後勤保障部隊,需要動用至少400艘運輸船隻來運送作戰物資。不說沿途需要消耗多少物資,僅僅是指揮與安排這些後勤保障部隊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麻煩還不止這一點,到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在姜仲民指揮的艦隊轟炸了聖多美的第二天,德國的“遠東艦隊”到達了開普敦。這支艦隊的規模只比第六特混艦隊小一點,也有一萬多名官兵,也需要大量的彈藥燃料。這些,都得由帝國海軍提供。可以說,當時最忙碌的不是在前線的姜仲民,而是在後方組織後勤工作的翁一鳴。
帝國陸戰隊沒有去攻佔聖多美,翁一鳴與姜仲民在這個時候都認識到了沿途北上的麻煩有多大,敵人的抵抗還是次要的,最大的麻煩還是後勤補給,以及佔領沿途要塞與據點需要投入的陸戰隊數量。
二十二日,姜仲民率領艦隊返航了。在談仁皓回到舟山之前,姜仲民就回到了開普敦,而且隨即就與翁一鳴一起向海軍司令部提交了新的遠征計劃。顯然,兩人都放棄了之前的作戰計劃,知道沿途北上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這份新的作戰計劃就在檔案的後面,談仁皓沒有急著看。他反覆思考了第二艦隊在南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姜仲民沒有犯錯誤,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指揮出色,而是敵人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抵抗。當然,真正的麻煩不是敵人的抵抗,而是南大西洋上獨特的地理因素。在前後思考了一番之後,就算還沒有看姜仲民他們的新計劃,談仁皓也能夠大概猜出,姜仲民與翁一鳴的新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