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每一位來此求學的,都要考校嗎?”
婆婆搖頭笑道:“你可知華陽縣除了縣學,是有兩傢俬塾的?”
“知道,縣學不是隻有童生試後才能入讀嗎?”秦鹿對古代的一些常識知道的不少。
“是這樣沒錯。”婆婆道:“整個華陽縣,莫說是考中秀才,即便是透過童生試的人也不多,縣學目前共有學子不足二十人,其中童生有十之七八,秀才堪堪五六人。”
秦鹿略微驚訝,要知道華陽縣的人可不少,且周邊的村落有七八個,總人口加起來起碼也有小五六萬,古代可沒有所謂的年齡限制,多少頭髮花白的老者還在科舉考場上揮毫潑墨。
小到十三四,大到五六十的,一起參加考試均是常態。
這麼多人,縣學居然不足二十,這比例也太懸殊了。
似乎察覺到了秦鹿的心思,婆婆卻不覺得驚訝,“華陽縣本身處於大盛朝邊境之地,不似京畿之地那般注重讀書,能有這麼些人已然不錯了。不過比起縣學,松濤書院的學生要多一些,差不多有四五十人。縣裡的幾個秀才大多時都會在那邊教書,空閒時間會向趙舉人請教學問。”
說到這裡,婆婆嘆息一聲,“師兄只有秀才功名,因年紀大了,身子骨不甚利落,熬不住數日的考試,只得回來開設私塾,教學近十年,方培養出五個童生一個秀才。”
聽她的話,秦鹿算是明白了弦外之音。
“大娘是想問,為何我不帶兒子去松濤書院,反而來三問?”
婆婆露出一抹和藹的笑容,“聽出來了?”
“如此明顯,我又不笨。”秦鹿忍俊不禁,“三問離家***日裡遇到天寒地凍,雨雪風霜,他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家。況且老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兒子不是個笨的,雖然平日裡話不多,卻很是聰穎。”
秦鹿這番話沒有任何依據,她哪裡知道自己兒子是否聰明,反正孩子肯定是自家的好。
就算不聰明也沒關係,她會給兒子打下一番家業,日後混吃等死也無礙。
至於所謂的啃老,家中無肉才叫啃。
考校的時間足足有半個時辰,就連婆婆都有些吃驚。
書房門開啟,白秀才帶著韓鏡走出來,眉眼舒展含笑,一看心情便極好。
作為幾十年枕邊人的婆婆見狀,頓時笑的合不攏嘴,“看來這個孩子師兄很滿意。”
白秀才點頭,看向秦鹿道:“這位夫人,令郎雖然年幼,其聰穎是老朽世所罕見,如若能送到松濤書院趙舉人身邊,恐比留在老朽這裡要更加合適。”
秦鹿心裡高興,不過兒子想去哪裡,還得看他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