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這句話用的是【前輩】而非【評審】,很明顯這是出於私人角度的感激,而非公式化的答辯問候。
要知道。
這幾位大佬要麼已經退居二線頤養天年,要麼則是每天都有大量事務或者會議要參加的大忙人。
他們能夠聚集在這裡參加個小碩士的畢業答辯,換做任何人內心都不會平靜得下來。
看著表情坦誠的徐雲,臺下的幾位大佬臉色也浮現出了些許柔和,紛紛朝徐雲點了點頭算是打過了招呼。
接著楊老輕咳一聲,轉頭對潘院士說道:
“潘院士,既然答辯人已經到場,咱們就開始答辯吧。”
楊老沒有直呼小潘或者小徐,畢竟這種場合也還是要避下嫌的。
潘院士顯然也明白這點,聞言平靜的道了聲是,走到教室後方,開啟了一套攝像裝置。
作為徐雲的導師,潘院士並沒有進入評審委員會的資格,更沒有替學生回答問題的義務,不過在答辯前後倒是可以向答辯委員介紹學生情況——當然了,這也不是硬性規定。
譬如疫情期間很多高校進行線上答辯,就會要求導師在答辯開始後退出會議,全程交給主持人和評審委員處理。
“.”
在開啟攝像裝置後,潘院士也走到了臺前,拿著個小型麥克風說道:
“各位評審委員上午好,這裡是華夏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的碩士答辯現場,我是答辯人徐雲的指導老師潘建偉。”
“答辯人徐雲在校期間學習態度勤勉,成績出眾,作風正派,在擁有赤子之身的同時也有一顆赤子之心。”
“經院系內部考核,並以《華夏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十八條以及二十條為法理依據,現准許徐雲進行結業答辯。”
“如答辯透過,將授予答辯人碩士學位,並准許其開展下階段研修”
“本次答辯由徐雲本人進行內容陳述,答辯時間建議不超過三小時,答辯過程將全程進行影像及文字紀要,影像將在結束後上傳至教育部及中科大檔案處,文字內容備份於《走進不科學》第832章.”
潘院士洋洋灑灑的介紹了一遍答辯規則,徐雲全程在一旁當起了乖巧.JPG的表情包。
五分鐘後。
潘院士內容介紹完畢,語氣頓了頓,對徐雲說道:
“答辯人,請將你的畢業論文交給答辯委員會吧。”
參加過答辯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正式答辯之前,答辯人的論文通常都會先經過幾輪審查。
比如說校審、外審以及盲審。
其中校審一般在校內進行,通常由所屬學院的老師進行稽核,有相應要求,只要你在老師上廁所的時候炸糞坑基本都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