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基不過就是靈力找到高速公路。
結丹也不過就是靈力凝結成果實。
孫奕曾經讀到過一個典籍,其中說的就很清楚。
在古代修真的修士,就算想要修成真仙,也不過才四步而已。
先是煉精化氣,而後是煉氣化神,再後面是煉神還虛,最終是煉虛合道,到達這一步,就可以成為洞虛真人了。
整個過程不僅簡單易懂,而且清晰明瞭。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個步驟近代卻不再應用了。
因為確實太過含糊了。
其中煉精化氣竟然是練氣到元嬰之前的這一整個階段。
打個比方來說,一個凝脈期的煉精化氣碰到一個金丹期的煉精化氣,那有可比性嗎。
而後的煉氣化神,則對應了現代的元嬰之後到分神階段。
至於煉神還虛,則是分神到洞虛。
不提最後一步的煉虛合道了。
單單是前面幾個階段,就夠含糊的了。
這不僅不利於修士對敵人實力的把握。也不利於修士自身的修煉提升。
因此,後面的修士就對整個境界進行了更為嚴格的細緻區分。
乃至成就了現代的十六大段,九十九層的修煉體系。
其中練氣和凝脈就是對於靈氣和靈力的基本使用和區分。
而到了築基,則是需要將十二正經中的靈力,能夠壓縮成為任督二脈的根本靈力。
進而將大周天迴圈簡化成為根本的小周天迴圈。
這個道理也是十分的簡單。
修煉開始,百日築基,就是需要靈力在十二正經中,迴圈百日。
從而是的經脈凝實,靈氣精粹。
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直堅持。
需知修煉進入後期,靈氣的需求將會更加巨大。
那個時候,如果還成天的大周天搬運,那估計還沒等修士修出個結果,就直接壽元將近了。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
凝脈期,就彷彿是拓寬植物的根系。
如果植物沒有根系,那麼連基本的營養都跟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