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累人了,難怪人家都說做豆腐不容易,尤其現在還不是電器化時代,全部都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啊!
怪不得林老頭有著手藝也不幹,這根本就幹不下來嘛,太累人了,而且這豆腐,也委實掙不了幾個錢。
一斤豆腐成本四文錢,賣出去六文錢,他們累死累活掙個二文錢,真的不算多啊!
餘寧霞由最初的熱情高漲,一下子變得沒興趣了,好在基本上的技巧該掌握的,都掌握了。
讓她意外的就是這兩個半大的小子,真不是一般的能幹,她走一趟都累的不行,人家兩三趟折騰下來,居然也沒喊過累,弄的餘寧霞特別的不好意思。
即便是這樣,她也跟著堅持了七天,直到這兩個小子完全上手,林老頭才放下心來,開始全心全意的照顧老婆子,豆腐坊這邊,他也只有在最關鍵的步驟上去檢視,至於豆腐做好了怎麼賣就全交了出去。
每天天不亮折騰到深更半夜,雖然開始累了點,但看到自己做好的成品豆腐,兩個孩子再苦再累也覺得值。
一天一百斤豆腐,每天都能賣光光,甚至還有很多人來晚了買不到,一臉的遺憾呢!
一百文等一吊錢,十吊錢等於一兩銀子,在這個物資不豐厚的時代,農村的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兩銀子是將盡半年的費用,這每天能夠淨掙二百文錢,也是相當的不錯了。
林老頭家的豆腐比別家的貴上一文錢,即便貴了一文錢,別人也寧願來買林老頭家的豆腐,經過比對,餘寧霞才知道這當中的奧秘。
當即豎起大拇指,承認這祖傳豆腐絕非浪得虛名。
別人的豆腐要麼硬的不行,要麼水的不行,只要換一個人做,做出來的豆腐肯定不一樣。
根本就不像林老頭家的,哪怕是學徒做出來的,也能保證軟硬適度的口感。
大家都是同等用料的情況下倒不是別家偷工減料,而是在點滷水的時候,還有磨豆漿的時候,甚至其他的步驟上,都比別人精密度高,多少比例的水,多少比例的滷水,都是有嚴格的比例存在的。
也就是說十斤黃豆,林老頭家能做出至少二十斤的豆腐。
按照這個時代的物價,一斤大豆兩文錢,十斤大豆二十文錢,再加上人工滷水等其他雜七雜八的,新手上路難免損耗多點,相當於每斤豆腐光成本就要四文錢。
按照之前的比例,二百文錢林老頭佔六成,分的一百二十文錢,兩個孩子佔四成,分的八十文錢,平均下來就是每人每天四十文錢,四十文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去鎮裡務工這個數還不管吃住。
兩個小子也算得陰白這條數,將來還不一定每天只掙兩百文說不定還能更多,不比在鎮裡務工的強,離家還近,有了錢,也學到了手藝,越幹越有勁兒,林老頭也漸漸從兩個孫子的陰霾中走出來。
尤其這兩個小子也知道感恩圖報,知道林婆子的身體不好,需要買藥,十分懂事的將自己的錢一半都給了林老頭,讓他拿去給婆婆買藥。
林老頭怎麼也沒想到,南宮瑾給開的方子,竟然真的比鎮子上那些大夫開的方子管用多了,才不過七天過去,老婆子咳出來的痰裡面,已經陰顯不帶血絲了。
有了希望,林老頭更加的鬥爭昂揚,而隨著兩個小子做事越來越順手,每天做出的產量也跟了上去,原來一百斤,漸漸的增加到了一百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