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不臣> 第二百七十一章、戰至終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一章、戰至終章 (1 / 2)

自北蟒入關以來,先是李蒙老將軍的捨身求仁,後有諸多不甘的學子灑下熱血,只為告訴邊關百姓站者雖死猶榮,跪者求生可恥,號稱璃陽精銳鐵騎的黑騎軍伍丟盔卸甲漫山遍野如豬狗般狼狽逃竄的場景早已深入人心,當為璃陽子民無不心寒。

楊山鎮守晉陽,讓其部下配合黑騎軍伍協作固守,九千軍蒼髯白髮,安西老卒捨命鎮梁溝。

安西軍驍勇悍騎兩萬四千銳士,北蟒揮兵南下,樓煩留守不足萬人,而於朝堂之上天子決策竟是以退守為進逐漸消耗北蟒糧草士氣,這無疑是將鎮守在梁溝的將士視為棄子。

看到麾下袍澤生死無歸的楊山終於醒悟,就算他將自身每一滴滾燙的熱血都留在這片土地之上也無法扭轉璃陽當下局勢,璃陽內部腐敗天子昏庸已如枯木再無逢春之時。

太子鄭仁深知楊山此人愚忠頑固,是一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因而故意沒有事先好言相勸,讓其看明白當下事態後這才選擇出面招攬。

蓬萊王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鄭仁又豈會看不穿,他無非是想借著鄭仁皇室血脈之名豎起大旗,待到事態平穩天下可得之時,再將其架空,水到渠成之日他鄭元毅即可不用耗費一兵一卒便可將鄭姓家國改名換姓。

鄭仁如此煞費苦心招攬楊山也是為其以後反制狼子野心的鄭元毅留了一手,當年恩師向天下討要一杯酒醉去之言現在細細想來字字珠心,尤其是後來被父皇囚禁宮中之時,范進所留的那一卷書。

書卷之上並無留下其名,但從字跡之上能夠認得出那便是范進親筆所書,上述第一行便是千相閱盡,方知眾生百面,而後卻徒留一句:「你心中所念的璃陽,還是那個璃陽嘛?」

書卷後記明確記載了後五十年的推波走勢以及化解之法,也正是有范進所留遺書之策,才讓鄭仁有了幾分底氣,想要再續璃陽盛世,如法三策,其一,取蓬萊益二州。其二,避北蟒南撫諸侯。其三,外結北玄,內修政理,等待天下有變,則命楊山率軍向青州赴長安,誠如是,則霸業可成,璃陽可興矣!

可見范進目有遠見早已料到今日只是事,而之後的無一策可進怕也是對父皇寒了心,自知多說無益,才選擇死後給鄭仁出謀劃策。

樹梢積雪壓斷枝條墜落而下,像是清脆薄玉碎略之聲,郭子儀坐在木墩捧著書卷,像是以往義父還在時一樣早讀,只是如今再無那責備之聲繞耳,唯有一座黃土墳堆相伴。

郭子儀念著念著心中越發不是滋味,他將書卷擱置在雙膝上,側頭看著義父的墓碑,輕聲唸叨著:「義父,自從你走後,我一直兢兢業業,試圖守住你這一生視為最珍貴且不惜用命都要守住的這間草堂。自古雁門重地,得雁門關者得中原,北蟒如願了,北玄為求鞏固根本撤兵了,璃陽那群慫貨更是守不住,我本應如義父一般提劍而立,讀書人的脊背傲骨不能被人踩在腳底下,更是容不得讓北蟒那群豬狗的鐵蹄踐踏!但這些孩子尚且年輕,我得為他們謀生,尋一片遮風擋雨的地方,故而義子不得不忍辱負重如蟻蟲蝕骨般的痛心疾首,答應他們諸多條件,敗壞了義父名聲,我郭子儀慚愧啊!」

一直以來這些心事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郭子儀的胸口,儘管他已經很努力去尋求郭公生前的心境,凡是能夠靠行動來解釋的就無需多費口舌,時間會是最好的見證,越是在輿論中去辯解往往適得其反。

可郭子儀終究沒有義父郭公那般的眼界與胸襟,一直備受邊關百姓指責謾罵的郭子儀像是一條無家可歸的喪家之犬,若非聰明伶俐的小卓在身畔悉心照顧,郭子儀或許早已鬱鬱而終。

眼瞧著天色已晚卻還未沒

見小卓的身影,郭子儀不免有些擔心,正當他握拐準備起身時,門口突然閃過一道人影。

因為雪天緣故,石塊堆砌的臺階上結了一層冰,腳底沾滿雪泥的小卓一時不察重重趴在了雪地上,一張小臉憋得通紅,眼淚奪眶而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