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接下來,歷史老師便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給同學們講起了大明崇禎皇帝有多麼了不起。
畢竟是文科老師,她首先講的就是文化。
事實上,凡是經濟強盛的時期,都必然對應著文化的昌盛,而崇禎在將整個國家成功再次一統之後,由於狠抓糧食產量以及工業發展,所以整個國家的興盛程度遠勝其他。
尤其是在整個國家統一之後的幾年,南方早年由陳振龍費勁千辛萬苦從菲律賓帶回來的紅薯,因為其巨大的產量以及對土壤的不挑剔,很快就被崇禎皇帝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
如此一來,百姓們自然就更加飽足。
外加將新政鋪設全國之後,崇禎皇帝又將北面的蒙古等遊牧民族納入了大明的管轄之內,並且每個遊牧群落之中,都仿村令一樣,設立部令,真正切實有效地將草原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如此一來,大明乳製品以及肉類的資源,也一下子變得相當豐富。
雖然不能做到每天大魚大肉,但是卻也能夠做到經常有酒有肉,這就已經超過了很多所謂盛世了。
加上崇禎皇帝對於識字的看重,在國庫以及各地府庫物資充足的情況下, 不斷發展基礎教育,讓大明的識字率提高了相當一大截,以至於不識字的反而成了極少數的群體,一般的普通百姓,都至少認識一些文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詩詞等等的發展且不說,的發展完全是前所未有的大好。
以至於一下子出了書本通傳於大江南北的。
因為有著穩固埋伏在各處的錦衣衛存在,所以崇禎對於輿論的在乎程度並不算太高,也從未興起文字獄,如此一來,民間的文學更加昌盛。
以至於,說起詩詞,還有無數先賢在其上,但是論起,卻是往上論述再無朝代能夠媲美!
然後,再有就是工業上的出奇發達了。
因為最開始的原始遠端傳信工具的重要性,崇禎皇帝儘管在剛剛恢復國統的時候,沒有將工業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這傳信工具全國鋪開之後,工業的重要性立刻成為了崇禎皇帝放手狠抓的事情。
也正是在崇禎皇帝時期,電力首先由湖廣地區的工匠發現,在國家匠造所的研究發現之下,最早的發電機和電動機成功製造,並且迅速用在了資訊的傳輸上。
而除此之外,電動也在短短數年的時間之內,就在崇禎皇帝的政令之下,在整個國家迅速鋪開。
“所以,大家現在知道崇禎皇帝的偉大之處了嗎?若是沒有崇禎皇帝,我們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電更沒有如此多精神文化的古代人!”
“謝謝老師~我們知道了~!”
“好,翻開課本吧,開始上課......”
————————————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