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面上閃過一絲慍色,但他仍舊寵辱不驚,絲毫沒將這等在別人看來有些羞辱的話語放在眼中。
不過他多少還是有些不高興,畢竟作為堂堂皇太后,能這般親自迎接一個臣子,乃是他莫大的光榮,誰想他竟還這般恬不知恥,隨口揶揄。
但孫太后畢竟知道于謙心中有氣,就讓他揶揄兩句又能如何,終歸是為了老朱家的天下,
大明的朝廷。
孫太后道:「這樣的日子再好,我也不能讓你繼續這般閒雲野鶴了。」
于謙道:「不知臣這把老骨頭還能做些什麼。」
「你能做的事就一件,幫大明看護好朝廷!」
說完,他拉著于謙的手,像一個男人一樣,隨他一起走著。
「於大人有所不知,我兒子闖禍了!」
于謙一聽立時緊張起來,連忙行禮道:「不敢。」
孫太后用「我兒子」三個字而非「皇帝」足以說明已經將於謙當成了自己人。
孫太后道:「於大人,我可不是隨便說說,我兒子率領大軍出征的事你是如何看的?」
不知于謙心裡想著什麼,敢在朝堂之上面對皇帝的他此刻竟也客套了起來。
「皇帝少年英豪,乃是國之服氣,年紀輕輕便能率領五十萬大軍遠征瓦剌。」
孫太后面露薄怒,略帶呵斥道:「說人話!」
于謙立馬拱手,「臣就是這麼想的。」
孫太后指了指于謙,搖頭道:「你啊你,就沒個說實話的時候。我那兒子是個什麼德行我還是知道的,你也不用在這裡惺惺作態的說些阿諛奉承的話,我聽膩了。我知道你心裡有氣,但畢竟他是君你是臣就連我這個太后也得聽這個皇上的。別說你不待見他,就連我有時候也是對他無可奈何。」
這通話並非是太后對皇帝說的,而是一個母親說自己的孩子,且說的鞭辟入裡,既不損皇家的顏面,又順了于謙的性子。
于謙聽在耳裡,入了心上,也明白孫太后的一片苦心,終是說了實話。.
「依微臣看,此番出征雖然倉促,但咱們大明威武之師,想來是不會敗的。」
孫太后搖了搖頭,陡然間面色變得無比的嚴肅,更有一股怒氣自眉宇之間噴湧而出,彷彿他面前正站著一個敵人,一個威脅到大明朝廷和天下百姓的敵人。
他雖是這般怒極,但語氣依舊平緩,顯示出他極高的素養。
「剛剛軍報,大軍交由王振指揮,經皇帝同意,要自大同改路去蔚州老家。」
「什麼?!豎.......」
他本想說「豎子小兒,不足與謀!」但將皇帝比喻成豎子,恐孫太后治他一個大不敬的罪過,更非人臣的本分,話被他生生吞了回去,改成「豎橫都是這樣,該殺的王振!」
「所以我將你請了來,情況萬急,看在千萬百姓的份上,請於大人救救我!」
孫太后言辭懇切,眼眶中泛著淚花,很顯然,這是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太后被迫到了牆角。
于謙道:「太后且先行回宮,待我去內閣跟群臣商議個完全對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