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叔,要不要派個人跟上?”年輕人猶不死心道。
胡法道:“少幫主,其實這件事我們青木幫不摻和進去最好,我們做到這般也夠交差了。”
年輕人有些不解,但胡法卻不打算繼續替他解釋,少幫主的眼光與老幫主比起來還差得遠。
————
南梁大通四年,十一月初七。
老皇帝蕭衍收到秦朗的奏摺已有兩日,今日早朝第一件事還是關於蕭湘下落一事。
兩日前,老皇帝得知長樂公主失蹤在甘遂城後勃然大怒,當即就要下令處死潮平郡太守賀連雲和典籤方茂等在內的一眾官員。只不過最終在大臣的勸言下老皇帝才改他們死罪為代罪之身,限潮平郡太守和典籤一月之內找到公主,否則一樣逃不過死罪。
這件事的發生,其實既在大臣們的預料之內,也稍稍有些超出預期。
而太子蕭統對於這個結果則不太滿意。
自欽差秦朗的奏摺傳上來後,太子蕭統就自言上諫,主動將尋找妹妹一事攬到自己身上。
老皇帝對於此還欣慰至極,只不過他以為的兄恭弟親卻是另一方滿含算計與謀殺的畫面。
今日早朝議論的第二件事則是關於與北魏罷兵言和一事,對於此事,大梁佔絕覺得優勢,所以那些秉持不出兵原則的大臣更加勸解蕭衍不要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安定。
南梁經過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民眾好不容易才重新過上安定生活,經不起一場大戰的消耗。
況且如今的大梁已是在倒退,一場北伐只會加速民心崩散,加劇情況惡化。
老皇帝蕭衍年輕時曾有過兩次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伐,那時候他心繫天下,立志統一中原,只不過兩次北伐最後都無功而返,後來還是在大臣們的勸誡下蕭衍這才答應休兵不在北伐。
直到如今的大通四年,大梁一直都處在安靜平和的狀態,可老皇帝心中那個一統中原,平定天下的希冀還是在,這次對他來說其實是個機會。
太子蕭統深知自己父親的這個心願,但當下對於他們來說還不是最好時機。他相信一旦時機成熟,自己在鼓動一番,父親一定會再次北伐。
“啟稟父皇,兒臣有本要奏。”太子蕭統洪亮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之內。
老皇帝聞言道:“哦?我兒有何事要奏,快快說來。”
“回稟父皇,兒臣安插在北魏京都洛陽的探子發來訊息。北魏皇子奪位一事最終以大皇子元稹的慘敗而告終,三皇子元恪成功奪得皇位。”
聽到這句話,不僅是老皇帝,就連臺下一眾大臣也都不由得竊竊私語起來,因為這不在他們預料之內。
老皇帝聞言疑道:“大皇子元稹手中籌碼不少,為何會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