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黃九郎看上去只是想攀附庾信幾人尋求一份富貴,但沈況還是稍稍提醒了庾信一句。
對於此,庾信偏過頭看了一眼言語不停的黃九郎而後又回過頭與沈況笑言道:「姜兄久居江湖大概不諳世俗官場之事。我們四人雖並無功名在身,但也都見過名利場之險惡。什麼人有什麼目的,我等還是能夠辨別的,如黃九郎這般的人我們見過太多太多。」
聽聞此言沈況點了點頭,他不想給自己惹事,也不願給別人造成麻煩。
一行六人離開鳳鳴街後一路西去,小半個時辰後,如織的畫舫便出現在了幾人眼前。
秦淮岸,粉紅帳暖,多情旖旎。
岸邊風幾許,畫舫聽留意,夢到心房遠山,羅扇輕搖地。
溫潤,輕笑,香暖,紅帳,雖是煙柳之地,但當朝及前朝許多詩人都曾在此地留下諸多吟唱,使得秦淮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秦樓楚館更是風花雪月。
一路走到河邊後,沈況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連空氣中都帶上了淡淡的香味。
在那視線可及處,搖曳生姿的女兒家,含笑大方的公子哥,或輕解羅裳,或飲酒高喝。
此外,此處亦有安靜之小樓,琵琶聲停,琴瑟初歇,姑娘家款款而立,身形嬌弱,輕輕舞動。
一池春水胭脂色,滿目盡是暗香來。
到了秦淮河周維後,庾信幾人臉上也漸漸露出了濃厚的笑意,庾信邊走邊與沈況介紹秦淮兩岸風情以及此間美好。
美好之處自是莫過於那愛上之層樓。
沈況對於此並沒有太大反應,早不是曾經那般期盼滿樓紅袖招的心情了,所以此時再看更多是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態。
秦淮兩岸,楚館林立,各家爭奇鬥豔,紛紛以久負盛名的清倌人吸引客人。
庾信輕車熟路,沿著岸邊很快就帶著沈況在一處小樓前停了下來。
這處小樓並沒有太過誇張的裝飾以及迎來送往接客的女兒家,只是些簡單的吵鬧與意外的安靜。
沈況抬頭見那匾額之上寫著紅塵閣三字,再之上是幾位衣裳淡薄,手拿團扇的女子。
雖然時節還很寒冷,但這些姑娘家恍若未聞。
幾人並未濃妝豔抹,只是略施粉黛卻也恰好相宜。
大概是因為幾人都認識庾信四人,所以在看到庾信後,二樓上的幾位姑娘起身朝樓下搖著團扇,嘴中還盈盈嬌笑道:「庾公子,謝公子......」
倒是瞧見沈況和黃九郎後都覺得面生,而且沈況腰佩長劍一副江湖人打扮,若不是與庾信並排而行,她們都要以為沈況是庾信的護衛了。
不過雖然不認識,但能與庾信同行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幾人還是嬌聲問候了一句公子。
庾信四人的到來很快便傳到了「媽媽」耳中,所以六人尚未進門,一位體態稍有豐腴的中年女子便邁著款步走了過來。
「奴家蘇枕見過庾公子。」
名叫蘇枕的中年女子也畫了淡妝,而且一開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