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少年人約莫十二三歲的樣子,他像是第一次來這裡所以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
也是在他環顧四周之際與陶鐘的視線對了上,少年人天不怕地不怕與陶鍾對視了幾眼,但他家中長輩卻是知道陶鐘不是一般人,故而報以歉意的目光。
之後,長輩便對少年人訓斥了幾句。
「出門在外忘了爺爺怎麼教你的了嗎?」
少年人聞言倒也不懼,緩緩道:「爺爺我沒外,您要我少聽、少看、少做。」
老人倒也不是真的訓斥,故而很快語氣就輕了下來,他道:「既然知道就乖乖坐著,外面可不比家裡,有些江湖人的脾性古怪,也許你看他一眼他就覺得你是在挑釁他。」
少年人道:「可那位女前輩看著不像是壞人。」
老人沒有開口卻是給了少年人一個眼神,少年人見狀立刻意會,他低下頭不再開口。
「知道錯就好,爺爺不是
要拴住你,只是得為你得安全著想。」
「爺爺我知道了,我保證沒有下次了。」
這一幕自然也完完全全落在陶鍾眼裡,臨桌六人,看樣子是一家祖孫三代,都有些修為在身上,那老者最高是個歸元境中期。
老者與少年人說了幾句後,他們便又有一句沒一句得說了起來。
少年人在旁時不時會插上幾句,聽他們談話內容是去東海城看那闖三關的。
少年人顯然是第一次來故而問東問西問了很多,高手的世界少年人不懂,但少年人憧憬江湖,憧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此,這不就是江湖嘛。
在幾人說起東海城幾大家族的時候,陶鍾和蘇瑤要的吃食也上來了。
少年人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只不過很快又收了回去。
爺爺、父親談話間,少年人又插了一句,「爺爺,我們來時路上碰到的那些士兵也是朝著東海城去的,他們比試難道要這麼大陣仗嗎?」
老人聞言也回憶起了那一幕,那時昨日晚間遇上的,看樣子人數還不少。
老人知曉齊州高氏和清河崔氏的叛亂,也知道關風郡乃至東海城都成了叛軍的勢力範圍,但東海城畢竟在後方與前線挨不著,他其實也沒想明白那對士兵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這些話老人沒在意,陶鍾和蘇瑤卻是上了心。
蘇瑤聞言立刻想到了沈況和姜凝。
蘇瑤看向陶鍾,以只有他們兩人聽清的話語問道:「師叔,他們口中的那隊兵卒的目的會不會是沈況他們?」
陶鍾聞言思量了片刻後道:「那小子還沒這麼大本事,即便要殺他也不用大費周章,一定另有目的。」
一句說完,陶鍾低頭喝了兩口稀粥,只不過思緒還在這件事情上。
某一刻她像是突然意識到什麼,蘇瑤注意到師叔陡然變化的神情,而這也讓她頓感不妙。
陶鍾道:「那些人很有可能是衝著樓外樓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