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要跟幾個孩子去“進貨”,但並不是進有關製造玻璃鏡的材料,而是朱浩要搞別的研究。
馬車上。
關敬趕車非常穩,小孩子家家的趕著一輛馬車在大街上行走,挺礙眼的,不過關敬一點都不覺得彆扭。
朱浩沒有露面。
城裡有認識他的人,被人知道行蹤,或許會盯梢,尤其朱家還是錦衣衛之家,搞點跟蹤什麼的並不難,朱浩反跟蹤意識一向都很強。
“東家,我爹讓我問問,最近你是不是要排新戲?之前排的幾齣戲,看的人沒以前那麼多了,東家不是說回頭還要到各地演出麼?”
關敬在朱浩的實驗室裡,就是個“工頭”。
朱浩把關敬當成一群孩子的頭領培養,可關敬跟那些孩子不一樣,他覺得自己以後的主業應該是繼承父親當戲班的武生,哪怕不是樂籍,也能靠這個吃飯,甚至成婚生子,養家餬口,所以對於當孩子王興趣不大。
至於村裡的孩子,則要跟著朱浩讀書識字學手藝,農莊那麼多孩子中間,一心跟朱浩讀書走科舉之途的,只有閔斐元一人。
朱浩從閔斐元的名字就知道,閔家不是一般的草根家庭,捨得讓孩子讀書併為之付出,不急於讓孩子下地幹活補貼家用,這便是詩書傳家的家庭傳統觀念所致。
朱浩靠在馬車車廂後背上,百無聊賴:“不著急,我的新戲本還沒寫好,唱腔什麼的也要斟酌一二,要有新意……往後我還打算讓戲班到武昌府、長沙府這些大城市走一圈,算是巡演吧。”
“我去不去?”
關敬回頭望向車廂,問道。
朱浩道:“你想去就去,不過最好留下來,出去奔波忙碌不如這裡安定祥和……你爹估計也不希望你四處跑,我之前跟他聊過,若有機會,你還是走武舉做官,畢竟你們家是軍戶出身。”
旁邊閔斐元隨口問道:“不是逃戶嗎?”
關敬馬上怒目相向。
雖然關敬是朱浩指定的孩子頭,但畢竟這些孩子都來自上、下夼村,兩個村子就算不是一體,可孩子們進了城依然不自覺便抱團。
閔斐元以其遠超同濟的學習進度,還有不凡的見識和統籌能力,隱隱成為村子孩子的頭。
關敬跟閔斐元的關係有那麼一點微妙,像是在競爭,但其實沒什麼好爭的,兩人以後一個走文,一個走武,但都在朱浩手下做事,真要爭的話就是爭奪朱浩賜予的資源。
朱浩道:“西北不像中原之地,不要以本地軍戶的情況去妄加揣摩,小關即便要考武舉,也要把書讀好了,《孫子兵法》什麼的多研究研究,回頭我帶個人讓你們見見,可以的話……好好表現。”
朱浩把幾個孩子留在身邊,不單純是想利用他們幫自己做事。
更是為將來著想。
若真走“從龍”這條路,朱厚熜身邊不可能全都是一幫老油條,當然需要一些年輕人輔佐。
可滿打滿算,朱厚熜身邊關係不錯的,也就朱浩、京泓和陸炳三人,陸炳跟王府的關係不是朱浩和京泓可比,畢竟那是朱厚熜奶孃的兒子,人家自小生活在一起,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朱浩想要更上一層樓,獲得朱厚熜青睞,必須要有一群同齡人跟自己並肩戰鬥。
畢竟同齡人之間才有共同語言。
王府中跟著吃飯的文官和侍衛,家裡也有跟朱厚熜同齡的孩子,或許偶爾也會跟朱厚熜打過照面,有那麼一絲印象,從而受到重用……但他們顯然不可能為朱浩所用,就連陸炳也不會心甘情願給朱浩當小弟……
所以說老大要找擁躉,還是從小培養好,這也算是一種“跟班養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