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王府也在等朝廷進一步旨意到來,而不是輕信這些“小道訊息”。
……
……
武昌府。
鄉試臨近,加上江西叛亂平息,作為省城的武昌城格外熱鬧。
很多遊走於江南各處,尤其是大江兩岸的商賈,現在都不敢輕易到江西去做生意,因而都將貨物運到武昌府來販售,武昌府成為宸濠之亂受惠最大的地區之一。
好在朱浩帶來的布匹,早早就出手。
蘇熙貴那邊一片忙碌,南北貨物多了,價格自然會下降,而其採辦很多的物資都是往西北送,以蘇熙貴之前所言,如今黃瓚最大的任務就是要保證軍需供應,還有就是為皇帝親征做好準備。
八月初四這天上午,朱浩跟蘇熙貴再次會面。
蘇熙貴大致說明了一下如今朝廷的局勢,黃瓚作為戶部右侍郎,年底三年考滿,一般不會繼續留在戶部侍郎這個職位上。
以蘇熙貴的意思,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前往南京為戶部尚書,排程南方糧草物資供應,一旦到此職位上,基本就等於是不會再有晉升的可能,就等著致仕了。
雖然南戶部尚書職權不小,但始終調到南京相當於發配,南戶部尚書後只有南吏部尚書這一條相對可以“升遷”的路線,想調回北六部可沒那麼簡單。
第二種可能,就是北六部平調。
一般是進為兵部左侍郎,或是吏部左侍郎為最優先考慮。
朱浩聽完蘇熙貴所表達的意思後,問道:“不知蘇東主希望哪種呢?”
蘇熙貴笑道:“都一樣,都一樣。”
雖然口中說一樣,但朱浩知道,蘇熙貴傾向的不是讓黃瓚在北六部繼續當侍郎,雖然這從前途考量是最好的結果,但從蘇熙貴個人角度出發,若黃瓚為南京戶部尚書的話……那對他的生意可說是有莫大幫助。
南戶部尚書,相當於南方大半個國度的管家,蘇熙貴的主要生意也都紮根江南各處,若真如此的話,那他蘇熙貴更加如魚得水。
朱浩道:“不能直接在北部為部堂嗎?”
蘇熙貴面帶遺憾之色:“即便這兩年,黃公功勳不小,兩年前西北一戰更是居功至偉,但始終他非朝中元老派系,如今朝中那位……說句不中聽的,黨同伐異啊。”
蘇熙貴口中“黨同伐異”之人,顯然指的不是皇帝和江彬之流,而是首輔大臣楊廷和。
皇帝自己搞黨羽派系,楊廷和自然也會搞派系,只是名義上好聽一些,是為朝廷大義,為讀書人著想,但其實跟黨同伐異無本質區別。
“再者,如今朝中並無顯貴退下,黃公年歲已大,論資排輩……只怕等不到那天。”
蘇熙貴滿是遺憾。
黃瓚現在年歲不小了,因他不隸屬於朝中哪個核心派系,乃是在地方立功被皇帝調到京師出任戶部侍郎,所做的又基本是治理宣府糧草、軍餉等事,使得黃瓚再受器重也是皇帝看重,但朝中大臣升遷、任免之權責,卻牢牢地掌控在文官派系手中。
黃瓚大概跟蘇熙貴私下討論過這件事,到南京當戶部尚書,名利地位都有了,這輩子算是值了,留在京師苦熬,不一定能熬出頭,給人打下手還要看別人臉色……老人家也要自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