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我唐某人在這裡鄭重提醒,你是有些急才,但很多事不是你能掌控,一旦不慎輕則抄家滅族,重則……會牽累到身邊人,連累興王府,你不該做僭越之事。”唐寅突然警告起來。
朱浩咋舌:“忘了之前是誰跟我說,一把老骨頭什麼都不怕。”
唐寅嘆道:“人要認清現實,最主要是認清自己的能力,你當前……最重要的還是透過鄉試,今年你虛歲已十四,若是透過鄉試的話,定能成就湖廣之地的才子佳話,這才是你該追求的東西。”
……
……
朱浩沒跟唐寅明說,但唐寅大概猜到是怎麼回事。
可就是這麼一層窗戶紙,誰都不願意捅破。
唐寅即便心中再想拯救婁素珍於水火,但也知道什麼叫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本就不屬於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再追求也是徒勞。
但朱浩卻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不單是為唐寅,也是為自己。
他要嘗試改變一些東西,否則一切都按照歷史程序走,那自己來這個時代的意義是什麼?
讓美好的事物順應歷史潮流香消玉殞?讓糟粕佔據主流?心中有想法,為何要壓抑不去做呢?
以往是沒能力,但朱浩覺得,現在他已可以嘗試改變一些事,那就應該付諸實踐。
年後朱祐杬身體進一步惡化。
朱祐杬如今已基本不會見外客,就連王府內大小事務,基本都是袁宗皋和張佐等人自行處理,實在是大事需要由興王定奪,才會由蔣王妃單獨去請示。
以往府上經常設宴,或是在書房舉行一些會議,但自打去年入冬後,這種事就沒再進行過。
連唐寅都說,他已很久沒見過興王。
……
……
朝廷那邊,朱厚照已常住宣府,等待韃靼人再次來犯,讓江彬幫他整兵,他想進一步帶兵出關,征服草原。
這是他祖宗幹過的事,也是他雄心所繫。
但他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除了身邊幾個一手遮天的奸佞外,朝中王公貴胄以及文臣武將,沒有一個支援他這種自不量力、勞民傷財之舉,人家不打你,邊關烽火絕跡,國泰民安,這是多麼好的事?
你非要去招惹麻煩,百姓跟著受苦不說,將士也得跟著你玩兒命,這不是瞎鬧騰?
缺乏支援,就難以籌措足夠的軍餉物資,也難以在軍中激發將士的積極性,朱厚照很著急,一直想辦法讓朝中文官答應他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