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放榜,這次是放府試榜單。
大部分參加府試的考生,都會第一時間趕來看放榜,這年頭除了看放榜外,沒有別的更直接的查詢方式,府試涉及功名,誰都不願意在訊息獲取上落於人後。
貢院外人山人海。
酒肆、客棧、茶樓,甚至是路邊攤,早早便開門迎客,都想趁著人流匯聚,多做幾單生意。
朱萬泉這天又進城赴文會,畢竟今年是鄉試年,朱萬泉為求功名上更進一步,已不能閉門造車。
很多知識不是從書本上能學得,這時候就要發揮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精神,要是三人不夠,那就四人、十人,總之是要多跟人交流,開拓眼界和思維,這樣寫文章才能做到針砭時弊,言之有物。
這天他很好奇自己的侄子是否能順利考過府試。
“季禮兄,這麼巧?莫非貴府也有孩子參加府試?像你這樣的生員,可鮮在此等地方出現啊。”
有認識的同窗見到朱萬泉,趕忙上前熱情招呼。
朱萬泉看前面人山人海,正有些發愁,隨口應道:“兄長家的侄兒赴考,我來看看是個什麼情況。”
對方笑道:“可是叫朱浩?”
朱萬泉一怔,本要上前寒暄,聞言皺眉:“你知道?”
“哈哈,這有何難?縣試案首,早就聽聞大名,本地諸多士子放言要讓他在府試中折戟沉沙……在下有一堂叔在州衙當差,眼下雖未放榜,卻也知他在府試中又考得案首,這下許多人要顏面盡失了。”
這算是提前洩露錄取訊息。
朱萬泉見這同窗眼熟,但實在記不得他叫什麼名字,大概之前一起參加過文會,這年頭但凡是個讀書人,就會主動攀關係,就算曾在一起坐而論道,但誰能記得住誰是誰?
“我侄兒他?府試案首?”
朱萬泉覺得對方是在開玩笑。
哪怕朱浩有真才實學,可科舉考試畢竟是寫文章,在糊名的情況下,閱卷官又有變化,看文章的口味自然有所不同,安陸州那麼多考生,怎可能同一個人在中縣案首的情況下,又中府案首?
府試的級別明顯比縣試高很多,朱浩畢竟才九歲啊……
“這不,馬上就要張榜了,在下先去了,有時間一起探討學問。”對方見朱萬泉不是很熱情,好像在為侄子中案首之事驚愕失神,聯想到朱家內部複雜的情況,搖頭笑笑就自去了。
朱萬泉本來只是順道過來看看。
現在得到“小道訊息”說自己侄子中了府試案首,這下他是不會挪窩了,前面正好有文廟的人出來張榜,朱萬泉到底小時曾練過武,雖然長大後棄武從文,但身手還算矯健,見縫插針的本事很高,很快就擠到近前。
等把榜上考生名字大致一看,就在案首處發現朱浩的名字。
“又是這小子……絕對是私相授受!有沒有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