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浩看來,孫交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了。
無論你孫交之前態度多麼堅決,又有多不想捲入到朝堂紛爭中,眼下皇帝已給了你足夠多的禮遇,甚至還答應把你三甲出身從未有過光明前途的兒子調到翰林院來當編修,以照顧你的日常起居,你還想怎樣?
歷史上孫交也不過是在三次請休,三次被駁回後即踏上往京師之路。
有朱浩在,孫交提前被“押”到京師來,又給了他一兩次請辭的機會,到時皇帝只要表現出強烈要使用他的意願,他就只能欣然領命,不然就會得罪新皇,等著被雷霆暴風一般的報復。
給足了你面子,你若不還以面子,那就是不要臉,別怪皇帝不講情面。
對於重新徵召弘治名臣謝遷入朝這件事,朱四態度並不堅決,沒有像對待孫交這樣先把人綁來京師再行商議。
謝遷回絕了入閣的徵召,或許謝遷也知道自己入閣後就要被拿來跟楊廷和搞對抗,若是他再一次入閣,會出現資歷比楊廷和還要老,也就是先入閣但實際地位卻不如楊廷和的尷尬局面。
大明內閣,論資排輩講的是入閣的先後順序,但中間除了守制外不能有外放、致仕等離開內閣的經歷,一旦離開就要重新算資歷。
像謝遷這樣,即便回到內閣,論資排輩也是排最後,哪怕當年他入閣比楊廷和早多了,名望更是遠比楊廷和高。
這對心高氣傲的謝遷來說,怎會接受?
謝遷派了兒子謝正到京師來感謝皇帝的信任,據說已在路上,估計再有一兩個月才能抵達京師,畢竟從紹興府餘姚縣北上京師,路途不是很近,這年頭交通不發達,乘船或乘馬車,一天能走個四五十里就算不錯了。
……
……
隨後。
蔣王妃一行抵達京師。
朱四很高興,差點兒就要親自出城迎接老母親,當上皇帝后終於把生母接到身邊,對於他這樣一個少年喪父的半大孩子來說,母親的存在對他的意義非凡。
朱四在宮廷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有親人在身邊會令他安心許多。
但皇帝不能出宮迎接,否則要準備相應的禮數,比起迎接太后這件事還要繁複多了。
最後朱四親自在大明門等候母親到來。
對朱四來說,從大明門進宮,是他到京師後掀起大禮議的第一步,所以在他根深蒂固的思維裡,皇帝和太后就必須要從大明門進出,從這裡進宮才算得上是皇宮正主。
他還想過帶老母親去拜謁太廟。
這件事卻被禮部官員上疏阻止,連朱浩也告訴他,就算你母親是皇太后,婦人也不能隨隨便便踏足太廟這地方,這是大明法統,不是說對你個人的苛求。
朱四這才知道,原來帶老孃去拜太廟會壞了規矩,反而會讓他們母子在大禮議的輿論中處於下風,為顧全大局,也是為了以後能順利把老爹的名號加上“皇”字,正式遷到太廟內,朱四暫時只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