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了解,這個弟弟雖然平時行事也有點荒唐,但並不會妄自菲薄,可現在卻像是在拼命巴結朱浩。
“以後你們都是我師舅爺,這位大師舅爺,以後請您多提點一下學生。”孫孺卻在巴結孫元。
孫元看到孫孺,光是交談幾句就不是很喜歡眼前這個人。
正如當年範以寬對孫孺的評價一樣,正常人看孫孺,都覺得他根本沒機會考取功名,甚至不會把他當讀書人看待。
孫元這般進士眼中,孫孺更像是個讀書讀壞腦子的白痴。
孫元順口問道:“你可有去考功名?”
他以為孫孺可能是例監,畢竟孫孺身上的衣服還算光鮮亮麗。
孫孺道:“前年會試沒過,到現在只是個舉人,很慚愧。”
孫元一聽,跟弟弟有同樣的想法,弄了半天這個看起來很不著調的傢伙居然是舉監?此人是怎麼考取舉人功名的?
“你……”
孫元本來還想勉勵幾句,但發現話到嘴邊,不知該怎麼說了。
孫京在旁笑道:“這都多虧朱翰林指導……兄長或有不知,朱翰林收這弟子之前,他連生員都沒有考中,而幾年下來已是舉人。”
孫元這才釋然。
難怪弟弟對朱浩會格外巴結,感情是想讓朱浩多提點,以獲取跟孫孺一樣快速考取秀才、舉人的機遇。
孫元問朱浩:“朱翰林……”
朱浩笑道:“兩位客氣了,直接稱呼我名字就好,大名朱浩,最近在請母親和長輩給出個表字。”
“朱浩,你如此年少便考取功名,有時間教授弟子嗎?”
孫元對朱浩過往的經歷很感興趣。
一個少年郎,十二歲考中舉人,十四歲考中狀元。
在大明,能以少年之身考取舉人的例子很多,比如說楊廷和便是如此。
但能十四歲考中狀元的,唯獨只有朱浩一人。
這麼年輕就在科舉之路上無往不利,應該心無旁騖才對。
朱浩笑道:“當初收他當弟子,不過是跟安陸州的範學正打賭,那時我自己也未曾有功名,便一起學習,一起參加科舉。”
孫京驚喜道:“這段過往倒沒聽說過……範學正的學問可是很好的,他……後來不是在王府中給世子……給當今陛下授過課嗎?”
朱浩道:“當時我也在王府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