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笑道:「我會稍微提醒一下楊用修,或者他
就如此跟楊閣老說了呢?其實此等事,說不說都一樣,或許唐先生會被安排回京,繼續當個六部郎中,或者在京當個少卿什麼的,也是有可能的。」
孫交嘆道:「所以你想讓他留在京城?」
朱浩搖頭。
「那你想幹嘛?」
孫交很生氣。
他發現根本猜不透朱浩。
很多事,朱浩能想到的,孫交發現自己居然想不到,就比如說唐寅下一步的安排,朱浩是想讓其繼續留在西北當總督,還是調到哪兒去?
朱浩也不再藏著掖著,嘆息道:「唐先生忙碌這一陣子,恐怕已經很疲乏了,而且他年歲不小,我怕他心力交瘁,突然無疾而終,所以替他想好了,若是他真從西北退下來,便直接退出朝堂,安心靜養幾年,等楊閣老致仕後,再讓他重新回朝,那時從侍郎當起,以後朝堂上講會有他一席之地。」
「什麼?你想讓他激流勇退?為什麼?他礙你事了?」
孫交連珠炮一樣問出上述問題。
朱浩沒有回答。
難道要告訴孫交,歷史上的唐寅,還有一年就要掛了?我是防止他被閻王爺給召喚走,所以先讓他退出朝堂,休養個兩年,我也好隨時給他治病,等以後楊廷和不幹了,再讓他一飛沖天?
有些道理,好想不好講。
朱浩道:「孫老,晚生問您一句,您準備在朝中,留多久呢?」
孫交沒想到朱浩還有心思關心他的事,神色間略顯不耐煩,喘著粗氣道:「最好是年後就退。」
「先等等吧,等個半年……你不要以為我是想讓誰來取代你,這職位,其實沒誰比您更合適,就連南京那位黃尚書也不行。」朱浩道。
孫交冷冷道:「他比我強,籌錢的本事比我厲害多了。」
「但他心思全在仕途上,一個人一旦熱衷於功名利祿,做事就難守住本心,只有孫老在朝,才不會計較個人得失,楊閣老若致仕,非要有孫老這樣大公無私顧全大局者完成過渡,方能讓朝中不生出亂子來。」
朱浩給出最中肯的建議。
黃瓚能力是過關的,背後關係網也強大,籌措錢糧的本事無敵l
但問題就在於黃瓚是嚴格意義上的政客,做事先講利害得失,權衡利弊是其立身之根本。
說白了,就是黃瓚的能力朱浩很看重,但其做官的理念,卻不為朱浩所喜。
而孫交和唐寅更多是性情中人,其秉承的原則就是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可以用利益外的東西比如說感情打動他們,而不是每次都要先跟其申明利害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