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道:「那陛下,是想讓唐寅回朝,做戶部右侍郎?」
朱四對答道:「朕沒想好如何任用他,但絕對不會低於他現在的官職,朕離不開他,所以有些人想讓
他到南京當什麼太常寺少卿,等於就是在跟朕作對。朕不想再聽到相類似的建議。」
君臣間來回拉扯。
這下連六部尚書好像都沒資格出來說話了。
朱四跟楊廷和,一君一臣對話,看似語氣平和,實則火藥味十足。
楊廷和道:「陛下,如今西北局勢已平,或未有必要再設定總督之職,應當召還三邊及宣大總制,以巡撫之職,協同守備便可。」
到此事,楊廷和終於出牌了。
咱誰都別留了。
沒有李鉞,也沒有唐寅,也不想什麼陳九疇和臧鳳誰去當合適了,咱就直接一點,把三邊總督和宣大總督一併給裁撤,讓巡撫代地方事務,幹嘛要找個超脫於地方軍務之上的大佬呢?
各地軍務在非戰時,不需要互相協同,有總督在西北,總會厚此薄彼,哪一路都會覺得自己是吃虧的一方。
朱四突然沒來由一笑:「是不是吏部馬上就要呈報,讓陳九疇調任大同巡撫,或是宣府巡撫好呢?」
一句話就把楊廷和給噎住了。
若是總督職位撤了,那各邊巡撫就是話事人。
楊廷和要的就是,棄大保小,循序漸進。
只要各地的巡撫職位在手,西北也便等於是他的囊腫之物。
但小皇帝又不是傻子,怎會讓楊廷和這招得逞呢?
朱四道:「朕真是怕了你們了,非要跟朕談什麼條件,那朕就明說了吧,唐卿家是因為身體原因請辭,他本來身體就不好,年老了,體弱多病,不像諸位卿家一樣,可以老而彌堅精神矍鑠,他這半生流落,已不復當年風采。也是朕對他建議,若是身體實在撐不住,便好好靜養,以後可以繼續為朝廷效力。」
皇帝把這話挑明,其實是告送在場的大臣,咱是時候談談條件了。
不能說楊廷和理解了這是交易,而別人不知道,他楊廷和就可以再朕面前裝糊塗玩陰謀詭計。
「朕的想法也很簡單,唐先生離朝靜養,朕要派個得心應手的人去宣府,他既不能是彭尚書的人,也不能是罪臣王瓊的人,更不能是閹黨或是先皇時的女幹佞,諸位有何好的推薦,請講。」朱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