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我看還是讓太后多徵詢一下女官的意見,不行的話,讓禮部初選個名單呈送到宮裡。」
朱浩說到這兒,也無奈搖搖頭,「我能說的到此為止。也勞煩張公公,以後不要帶她到思賢居來,跟她見面,我完全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好,光是想想就發愁啊。」
朱浩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被眾多女人惦記的香餑餑。
朱三可不是朱浩的理想型,刁蠻任性,倒是符合說本里郡主或者公主的特性,唯獨不適合當賢妻良母。
朱浩還是想腳踏實地,哪怕未來納妾,也是要納色,朱三的模樣……小時候倒是挺可愛,現在也就那樣,算個八十分美女,絕對不屬於絕色佳人的範疇,朱浩只是想跟她當朋友而不想關係上更進一步。
當然跟長公主當朋友也不是什麼好選擇,那最好就是,以後當個曾經認識過的陌生人吧。
……
……
楊廷和這邊。
發生有關孫交諫言減少東南海防開支之事後,一切如常。
孫交果然呈報了一份詳細的東南海防預算計劃。
該怎麼用,如何能儘量把調撥的錢糧用到實處,還有如何節衣縮食……總之孫交給出的數字,多增加六萬五千兩排程,以填補東南海防的空缺。
說是多調撥六萬五千兩,其實就是調撥六萬五千兩。
因為本身海防用度,是靠地方官府和衛所自行籌措,高也達不到布政使司級別。
海防本來是南戶部財政開支的重要專案,但因為大明開國一百多年時間裡東南一直都沒出什麼大紕漏,最多是打打零星的海盜,以至於南戶部也將籌措錢糧的任務逐漸交到地方官府,後來就是各衛所自行籌措。
總之東南將士的日子,過得要比西北將士還要苦。
很多人砸鍋賣鐵也不能養妻活兒,最後選擇當逃戶,有的甚至走上了不歸路,直接從抓海盜的變成了海盜。
東南沿海一些島嶼上盤踞的海盜,有很多都有海防衛所官兵的經歷,這也成為海防的一大隱患,因為賊和官有一些不清不楚的關係,有一些地方衛所,不得不靠跟海盜間進行貿易,來換取必要的生存物資。
各海防衛所都是凋敝不堪,有的衛城甚至從設立海防衛所後就未曾修繕過。
東南一線衛所,除了能抵擋人數有限的普通海盜外,但凡遇到像樣點的對手,都難以支撐,這也是未來幾十年倭寇海盜猖獗的根本原因。
不重視,自然也就沒有戰鬥力。
不管怎麼說,楊廷和只是最初覺得這可能是小皇帝的陰謀,但到此時他其實已完全放下心來。
而眼下朝中爭論的焦點,則在西北,有關三邊總督和宣大總督撤不撤的問題,已成為幾乎無解的辯論,各都有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