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讓朱浩當一省提學就很不恰當。
多少人盯著這職位呢,只是楊廷和提出來,讓朱浩去當提學副使,吏部這才圍繞此運作,特地改了朱浩的考評,把朱浩在翰林院和永平府知府任上的表現,都定了優等。
三年尚未考滿,卻安排了六年考滿後應該安排的差事。
如此也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越制了。
普通人要問,吏部大可說朱浩表現優秀,符合破格提拔的要求,但現在是皇帝查問,吏部卻不好回答。
你們文官一向在給皇帝講維護制度的重要性,怎麼放到朱浩身上,你們就可以破格呢?
毛紀走出來道:「陛下,朱敬道到底是進士出身,以進士委命為一省提學副使,有先例可循,況且以其狀元之才,還有在翰苑中深造後修書的早已,堪當此任。」
「是嗎?」
朱四又望向孫交,「孫部堂,你也是這麼認為的?」
現在就輪到讓孫交說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了。
孫交先前一直在楊廷和等人面前強調,希望能讓朱浩留在京城,現在皇帝非要在朱浩官職的問題上做文章,他就只能是再堅持一下,不然楊廷和都會知道,原來你孫志同是欲擒故縱,故意擺開架勢讓我中你的套?
孫交道:「老臣認為,敬道尚且歷練不足,或回翰苑繼續為修撰,乃最好的結果。」
「嗯。」
朱四對此回答很滿意,他又望向楊廷和,道,「楊閣老,朕也認為,讓朱敬道回翰林院,是很好的選擇。現在朕的確想聽聽你的意見,不涉及到你干涉吏部人事任免的問題,暢所欲言嘛。」
楊廷和心裡來氣。
難道現在讓他當著皇帝和孫交的面說,我不支援朱浩留在京師,應該讓他滾出京城到地方當官?
先前怎麼跟孫交承諾的?
還有,朱浩一直都是在為他楊廷和做事的,你總不能做卸磨殺驢的事情吧?
楊廷和道:「若以朱敬道為湖廣提學副使,不失為也是一種歷練,對他將來有莫大的好處。」
楊廷和現在也不管皇帝怎麼說了。
本來他就已決定要把朱浩外調,不能因為皇帝說兩句,就貿然改變計劃,就算是違背了對孫交的承諾又如何?
我讓朱敬道去當提學副使,辱沒了他還是怎麼著?別人能說我楊某人是把朱浩當棄子?明明是跟著我辦事後,有了光輝的前途!
「嗯。」
朱四沒表態,突然望向一旁的張佐,問道:「先前湖廣提學副使是何人?」
張佐道:「乃張邦奇。」
朱四滿意點頭:「朕對他很熟悉,在王府時,他就曾到過安陸,組織歲試時特地考校了朕學問,朕受他指點,受益頗多。本來朕登基後,他因私事而歸鄉,湖廣提學副使的職位一直空缺,朕一直想對他委以重用,朕的意思,想讓他入朝,到翰林院為侍讀,可以日常解答朕讀書時所遇到的問題。諸位卿家,沒問題吧?」
皇帝先前還在為朱浩的事,左問一句右問一句,顯得對朱浩的官職很關心的樣子。
但隨即,朱四就提出了要把張邦奇調到翰林院為侍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