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維聰要找人「教訓」朱浩,而此時朱浩卻剛領到楊慎的任務。
楊慎並沒有直接給朱浩下令,而是讓人傳話,讓朱浩代表翰林院和吏部,去接待一下剛調京師準備入翰林為侍讀的張邦奇。
之所以找朱浩,是因為朱浩當初考取生員,就是張邦奇主持的院試考核,再加上朱浩本身就是湖廣人氏,張邦奇長時間在湖廣當官,又是因湖廣提學副使的身份受到皇帝器重,楊慎便想到讓朱浩去探探底。
找朱浩的原因,可能是最近朱浩沒什麼事情做,便給朱浩委派了個差事。
張邦奇是在七月初六這天抵達的京城。
而這天也是朱浩給朱四定下,批覆楊廷和請辭奏疏的最後一天,朱浩抵達城門口時,卻見徐階已早一步等候在那兒。
相比於朱浩這個閒人,徐階到了戶部當主事,日子沒見忙到哪兒去。
朱浩上前,跟徐階一通熟絡,才知徐階是受了孫交的吩咐,來見張邦奇。
「在下也不明白,這位新任的翰林待讀,跟在下有何關係……」
徐階言語中滿是沮喪。
朱浩問道:「子升兄不是要請休回鄉娶親?莫非上頭還沒批下來?」
徐階苦笑道:「批是批下來了,但具體幾時准假
,尚無定數,估計要到七月中旬才能成行。」
朱浩笑著問道:「那子升兄你是想以翰林編修的身份回去,還是以戶部主事的身份?」
「有何區別嗎?」
徐階無奈地問道。
以往他還是比較樂觀的,見了人話挺多,但在入仕幾個月後,他便捲入到皇帝跟楊廷和的政治鬥爭中去,他也不知道自己一個新科進士是怎麼捲進去的,其實他跟兩方勢力可說半點關係都沒有。
莫名其妙就被牽扯進了旋渦,不得脫身。
什麼永平府查案,什麼到戶部當主事,還要監督開礦事宜等……總感覺背後有支無形的手,把他推進激流裡,無法自救。
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推手就是朱浩。
他以為朱浩跟他一樣,都是無端捲入到朝堂風波中,一時同病相憐。
朱浩道:「我看你還是回翰林院比較好……最近見到你,無精打采的,大概翰林院之外的地方,不適合做學問,讓你氣餒了吧?」
徐階搖頭苦笑:「敬道你就別取笑在下了,在下不敢再有奢求。」
二人正說著,那邊有人過來傳話,說是張邦奇的車駕到了。
朱浩拍了拍徐階的肩膀,算是鼓勵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