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驚訝地問道:「黃公是怎麼想的?張翰林雖是新貴,但若是跟興王府的人產生糾葛,以後怎麼得陛下信任?」
黃瓚道:「我來跟你說此事,便在於興王府的人能相助到我的只是讓我入閣,如果我還想更進一步,或是日後長久在朝,就只能另尋它法。」
這番話把幕僚聽愣了。想想挺有道理。
黃瓚拼命跟興王府的勢力接近,最終目的已達成,那就是成為內閣大學士。
但若還想繼續進階,基本就沒可能了,甚至朱浩那邊明言,半年左右就讓他退下去,最多一年……雖然牛洗也曾露過OM或許他在朝時間會再長一點然未潔也自路過口風,或什他在朝時間會更長一點,但他不抱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黃瓚繼續闡述他的理由:「唐伯虎為翰林學士前,我還抱有一些念想,但今時今日,連唐伯虎都能為翰
林學士,陛下將來有何理由讓我長久留在內閣?或許,我入閣,只是為一些人鋪路。」
幕僚嘆了口氣,道:「既然黃公已有了想法,在下便不該多言,黃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便可。」
「嗯,那明日我便向陛下舉薦一些人,看看興王府出身的那班人,作何反應吧。」
黃瓚入閣,第二天朝議結束,被皇帝單獨叫到乾清宮去議事。
黃瓚趁機把一份舉薦名單交給了朱四。朱四接過去看過,微微頷首表示滿意,旁邊的張佐想探頭看個究竟,但皇帝卻合上了冊子,似無意讓旁人看到上面都有誰。
「黃閣老,你願意為朝廷舉薦能臣,朕深感欣慰,只是他們……真的能幫到朕嗎?」
皇帝好像有些擔憂。
黃瓚知道這種擔憂是什麼,皇帝像是在問,朕想找一些議禮派的官員入京,你的人確定有這方面的大才?
黃瓚道:「其中幾人,在南京議禮中變現得很活躍,都乃一時俊傑。」
「是嗎?哪幾個?」朱四直接問了。
黃瓚恭謹道:「便是列在第二卷的幾人。」朱四再次開啟摺子,翻看後笑道:「如果他們真有此等實力,是該調到京城來,這個桂萼……朕好像記得在哪裡聽說過這個名字。」
張佐急忙道:「此人在南京聲名很大,尤其是議禮事上,連張翰林也說對其相助頗多。」
「哦?若是此等人入朝,不知應該安排個什麼職位?」
皇帝一聽就要對桂萼行提拔之事。
張璁舉薦也就算了,現在連黃瓚也在舉薦,之前張佐也說此人在南京禮議中大出風頭,如此人才為何不用?
「這……老奴不好說。」張佐不願意隨便安排人職位。
朱四道:「張翰林乃翰林侍讀,那此人入朝怎麼也該是個翰林侍讀吧?不如就給他個翰林侍講,有時間在經筵日講時,讓朕聽聽他在議禮上的見地,方便朕以後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