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天殿,朝會現場。
吏部尚書喬宇再一次以染上惡疾難以支撐政務為由請辭,此時
距離次輔毛紀致仕尚且不到十日,朱四並沒有直接準允喬宇致仕,溫言寬慰一下,又命太醫為其診治。
所有大臣都感覺到,喬宇致仕也就是最近幾天的事情了。
當天廷議,推舉秦金為戶部尚書,懸了近一個月的戶部尚書職位終於定下。朝會結束,朱四又在乾清宮召見內閣四名大學士以及禮部尚書席書。
本來這幾人都以為新皇又要開大禮議,結果皇帝把人叫到後,只是告知有關再次增加「議禮翰林學士」之事。
「陛下,不是已有一人?為何還要再設?」蔣冕作為首輔,直接出言質問皇帝。
眼下他在內閣及朝堂上,話語權已遠不如楊廷和剛致仕那會兒。
單就說內閣,毛紀的離開,還有黃璞的加入,令蔣冕在內閣幾乎成為孤家寡人,甚至朝中也覺得,蔣冕首輔的職位留不到年後。
朱四道:「唐先生作為朕的恩師,在興王府時便一直都是隨和的性子,無絲毫爭鬥進取之心。朕讓他為翰林學士,乃是讓他致仕前有一個榮光的職位,並不是要讓他真的參與議禮······朕需要一名有見地的賢才,升為翰林學士,以此來推動議禮之事的開展。」
皇帝居然覺得唐寅不稱職?不稱職你還選他?
只為了給他個能裝逼的職位?
現在你再選個能幹活的出來,豈不是說,我們就要跟以前那樣,天天擔心這個議禮翰林學士出來搗亂?
「你們有好的人選嗎?」朱四問道。
蔣冕沒說什麼,這會兒找個議禮翰林學士出來,不分明是跟朝中主流觀點唱反調?那我舉薦的人,皇帝能接納?
我還是不出來給自己找氣受。
次輔費宏走列道:「陛下,翰林院侍講學士李廷相、劉龍二人,或適宜此差事。」現在翰林院內官職分佈比較奇葩。
既有一些老人,也有一些新人,還有破格提拔的存在,比如說侍講學士楊慎。
現在一下子有三個侍講學士,皇帝既然要選個新的翰林學士出來,那就應該從現有三名侍講學士中提拔······如今大明卻連一個侍讀學士都沒有。
朱四直接搖頭:「不好,朕覺得不妥,不如你們回去好好商討一下,明日朝會上,再做舉薦!」......
······.
皇帝又是放出風聲後就讓五人離開,五人甚至還沒正式跟皇帝商議點正事。出了乾清宮,席書直接問道:「陛下這是何意?」
內閣四人都打量他,好似在說,你這個禮部尚書很有意思啊,你本來就負責替皇帝主持大禮議,跟我們不是一夥的,你能不知道皇帝是何意圖?
劉春好似無心一般,感慨道:「我看陛下是有意要栽培張秉用這些議禮之人,聽說先前陛下還傳召南京幾名官員到京城,說是安排到翰林院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