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議禮之事上,朝臣多堅定支援維持法統,但在朝中其它事務上,已難阻陛下控制朝堂之心。
「君王者,天下有之,應以臣治理萬民,但當今陛下顯然要將治理萬民的權力拿回手上,以大臣為附庸。讓我們這些臣子能做什麼呢?」
楊慎也不喜歡聽蔣冕說話。
楊慎覺得,蔣冕總是在闡述面臨的各種困難,其實就是在為各種不作為找藉口。
你身為首輔,不該說困難,而應該迎難而上,為群臣掃除一切艱難險阻,這才是你在首輔位置上的作用。
你不行,我上!
楊慎道:「蔣閣老,如今朝中用人實在讓人迷惑不解······很多衙門都有空缺,廷議時為何不能多舉薦能臣,而將要職空著?只是因為陛下不答應?」
蔣冕皺眉問道:「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楊慎拿出一份名單:「這是目前在下整理的朝中所有空缺職位,尚且不包括那些不定額的職位,就以禮部右侍郎而論,如此要職,涉及到議禮之事,內閣更應該早些為陛下舉薦能人,做出廷推,何以到現在都沒有下文?」
蔣冤眯眼。
你楊慎是真不知道還是故意裝糊塗?
「用修啊,既然你也知曉,禮部侍郎之職,涉及到議禮之事,必定是朝堂爭鋒之所在,無論內閣和吏部如何舉薦,也斷不會讓亂禮法之人有機可趁,但如此無法迎合陛下心意,廷推並非沒有進行過,只是談不攏,最後只能不歡而散。現在能守住禮部右侍郎無議禮之人接任已屬難得。」
蔣冕的意思,現在能讓禮部右侍郎的職位空著,已是一種勝利。還想安排個正統反對議禮的大臣去當禮部右侍郎?
皇帝能同意嗎?
蔣冕再作補充:「而且老夫聽聞,現在有人在朝中活動,想拿到此職。就問用修,你覺得何人當此職,能讓陛下消弭芥蒂之心?」
蔣冕不問楊慎,你覺得誰合適,只問你,誰上去後能讓皇帝滿意,還符合你的心意?
真以為禮部右侍郎是誰想幹就能幹的?
楊慎道:「南京吏部右侍郎朱懋忠,或可勝任此任。」
他所推舉的是弘治九年的狀元,在朝一直都有賢名的朱希周。
蔣冕搖搖頭:「這些人選,老夫早就跟陛下舉薦過,但都石沉大海,我看你還是不必再爭了,此等事與你無干,老夫會酌情處置。」
......
······.
楊慎又是帶著怨氣離開蔣冕的府邸。
連他自己都不明白,為何自己去找別人談事,別人總會帶著怒火對他?楊慎是那種急功近利之人,根本就不理解別人那種「中庸」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