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朱浩是要在劉春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皇帝身邊幕僚的角色,向皇帝提出建議的同時又能守住本分的臣子的形象。
劉春道:「那陛下到底屬意誰入閣呢?」朱浩扁扁嘴:「讓陛下
來選,當然二人都不入閣,其實陛下更中意的還是鎮江和餘姚那兩位。」
「哦。」
劉春點頭,若有所思。
以劉春估計,費宏最擔心的應該也是楊一清和謝遷。
朱浩問道:「陛下曾提及,如今首輔費閣老,處置事情上多數時候都很有主見,也能做到擅斷,但許多時候缺少應變經驗和能力,或許不如劉閣老。「
「嗯?」
劉春一聽,這是啥意思?費宏做事果決,但能力不足?那意思是我能力強唄?
你小子以為我不知道,當初皇帝多采納我的意見,不是因為我能力有多高,而是你故意把我在五個閣臣中的位置刻意拔高,讓我出來抵擋一些文臣針對的矛頭?
劉春道:「敬道,老朽便要直接發問了,而今內閣這幾人,在陛下看來,都只是作為過渡之用吧?或許不久的將來,要為一些人入閣山騰出位直……入閣之人既不是你,也不是伯虎,那不知陛下屬意何人?」
劉春其實也看出來了。
雖然皇帝讓費宏來當首輔,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但費宏和他劉春在內閣好像都不會太長久。
意思是說,無論回頭增不增加石斑或豐熙入閣,反正現在內閣三人,加上石斑或豐熙中的某一個都只是過渡人物,可能一年時間都不用,這幾人都會相繼退出內閣。
可以說,一年後的首輔大學士,可能現在都還沒入閣呢。
朱浩實在地搖頭:「不知道。」劉春笑了笑。
在他看來,如果皇帝沒這層意思,那朱浩大可否認,既然朱浩說不知道,很可能就如他所言,現在內閣這幾個人都不能得到皇帝的認可。
「敬道啊,其實以你現在的職位,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便是入閣都可以了,既然你也說了,暗中替陛下建言,出謀劃策,那陛下想幾時讓你入閣呢?「
劉春大概也明白,就算皇帝想讓楊一清和謝遷回朝入閣,其實也是第二步過渡。
早晚都是為朱浩、唐寅、張璁這些人入閣做鋪墊。
這些人有的是皇帝在興王府時就跟在身邊的近臣,有的則在大禮議中出力甚多,皇帝不用這些親信,難道指望外人來為其掌控朝政做貢獻?
朱浩仍舊搖頭:「目前尚未跟陛下做過商議,其實在下晉升禮部右侍郎的事,陛下提前並未跟我打過招呼,我先前一直都在西山,劉閣老應該知道,修造火車、鐵路名義上是唐先生負責,暗地裡都是我在具體操持。」
「哦?」劉春還是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