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卿家,用過午膳後,朕準備再派人前去左順門,拿下一些帶頭鬧事者,當場對他們進行杖刑,你們意下如何?」
這賜宴還沒開始,皇帝就說出個讓人震驚的訊息。
席書趕忙道:「陛下,此舉會激化矛盾,讓事情難以收場。」
朱四皺了皺眉,問道:「席卿家,你怎麼總在想能不能收場的問題?那些人,都是大明的臣子,卻以跟朕作對為榮,朕要議禮,是為自己嗎?那是為了大明長治久安,朕讓父皇得到追封,不想失去跟父皇的父子關係,難道有什麼過錯?是他們不近人情,現在你卻讓朕剋制,以便好收場,這要求對朕來說也未免太過嚴苛了!」
席書聞言不知該說什麼
好。
先前他就琢磨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是因為朱浩行事風格幾乎就是無條件迎合皇帝。
當然這種看法有失偏頗,不過在席書認定朱浩擅權後,自然便產生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朱四望向朱浩:「敬道,你如何看?」
朱浩道:「如果宮門口的人還不散去,將人拿到北鎮撫司也比當場用刑好,凡事還是要有所收斂。」「嗯。」
朱四點頭,「朕也有此意!」福!
席書心說,剛才皇帝你不是要堅持在宮門口用杖刑嗎?
怎麼朱浩一說把人抓到北鎮撫司再動手,你就改變主意了?還是說朱浩對你的影響力真有那麼大?唐寅問道:「那······到底拿多少人去北鎮撫司更合適?」
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探討捉拿多少人的問題了,好像左順門口那些官員,已經成為砧板上的肉,可以被隨時拿捏剁爛的那種。
朱浩道:「五品以下!」
不說多少人,單說什麼品階,而歷史上,朱厚熜在左順門案中拿的是正五品及以下共一百三十四人,朱浩單單挑明正五品以下,就跳過了六部郎中這個級別。
朱四問一旁的張佐:「如今宮門口,正五品以下有多少人?」張佐提前已得到過黃錦的奏報,立即回道:「八十餘人。」
在有朱浩參與的這次左順門事件中,正五品以上官員參與度本身就大大降低,但中下層官員卻沒減多少,有些衙門參與的官員數量反而比歷史上多一些。
朱四聽到這數字,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就正五品以下,午後派人前去勸導,若勸導不成,就立即拿人!」
午膳過後,朱四派人去讓戲班隨時準備好開鑼,接下來他要與親近大臣同樂。
戲曲開幕前的間歇,皇帝也不知到哪兒溜達去了,不見人影,朱浩等人則留在議事廳內等候。
席書走到朱浩面前,先看了看唐寅,唐寅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挪開,隨後席書以平靜的口吻對朱浩道:「敬道,可否借一步說話?」
朱浩起身,跟席書走到議事廳門口。
席書看著院子裡簡單的陳設,低聲感慨:「我從沒想過,你在替陛下做事,入京後見過那麼多人情事,自以為洞悉世情,沒想到在你這裡碰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