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一旁的黃錦樂得合不攏嘴。
朱浩笑道:「張公公親自前來,是有要事吧?」
張佐讓黃錦把最近要處理的重要奏疏,一併交給朱浩,隨後鄭重地拿出份朱四擬定的升遷名單。其中赫然有把朱浩升為翰林學士的名目。
「朱先生,陛下如今對議禮之事非常看重,之前你一直沒在朝中露臉,如今到了非常時期,若此時您都不挺身而出,陛
下會很失望。」
張佐簡直是在進行道德綁架。朱浩皺眉:「現在不挺好的嗎?」
張佐嘆息:「朝中很多老臣都退了下來,陛下想的是,早些奠定朝中穩定的基石,就像造鐵路這種事,等完全掌控朝堂再做,不是更為順利嗎?朝廷不給調撥銀子,光靠咱自己賺的錢填進去,怎麼能行呢?」
朱浩道:「翰林學士這職位,對我來說有些高了,若是陛下想用我,完全可以降一兩級再用,並不影響······"
「您的意思是?」張佐眼前一亮。
顯然他也覺得,讓朱浩成為翰林學士,在朝中會遭遇不小反噬,但這畢竟是朱四急切要達到的目的,如果朱浩肯直接出山,哪怕是降個一兩級任用,在張佐看來都可行,畢竟之前已有侍讀學士入閣的先例。
朱浩道:「這個,我會詳細跟張公公分析一下形勢······你回去後,跟陛下如實說,陛下應該能夠理解。年前議禮之事,應有結論。」
「好,好。」
張佐見朱浩不再侷限於當個隱士,答應出山,有此收穫便不再勉強。
朱浩起身道:「張公公,黃公公,不如我帶你們到集鎮各處轉轉?難得來一趟,看看與京城不同的風貌,倒也不錯。今天下午還有一班車,那是一趟客運車,你們跟著一起回去便可。」
「客運車?」
張佐不太明白有何特殊之處。
朱浩笑道:「就算西山產煤,也不可能每天都連續不斷運送煤炭到京城,再說京城的消費量也沒那麼大。
「火車除了運煤外,每天一早一晚,都會有一趟專門的客運車,就是不掛煤鬥,只運載人,西山現在這麼熱鬧,多也是因為車通了以後,來這裡做工、生活方便許多,而早晚正是人員流動高峰,許多時候都會滿座。」
張佐笑呵呵道:「那倒要見識一下。」......
······
朱浩帶張佐等人在西山腳下的集鎮逛了一圈。
張佐感慨城鎮的熱鬧,中午時又跟朱浩一起找了個酒家,吃了飯,隨後張佐就想到火車站看看。
對張佐來說,最神奇的還是火車,這東西曆朝歷代都沒有,誕生於大明當下,還是在朱浩力主下完成,張佐有幸成為時代的見證者,自然而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