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況吧。”
朱浩道,“或許我很快就要回到京城,或者去天津船廠那邊監督造船。在西山停留時間不長了。”
朱三聽了扁扁嘴:“我一來你就說要走,是不是躲著我啊?膽小鬼!我又吃不了你!算了,你忙你的去,本公主要找人丈量土地,等道觀修起來,這裡就靠本仙姑罩著,如果你不聽話,本仙姑就讓上天把你這裡給平了……”
魔障了。
朱浩很想說,你這小丫頭,婚姻沒著落,居然開始自暴自棄。
怎麼勸說好呢?
沒轍。
……
……
紫禁城,乾清宮。
朱四將內閣現有四名閣臣其三,除了唐寅外全部召來敘話。
議題只有一個,又要增加一名閣臣人選,以維持之前五名閣臣的格局。
“……朕有言在先,唐先生只是在內閣充數的,他不算正經的閣臣,朕要增加一名正統的閣臣,朕初步設想是讓朱敬道入閣。不知你們有何意見?”
皇帝很直接。
先表明目的,再推薦人選,也不廢話直接把朱浩扶上位。
眼下三人中,雖然石?對朱浩在新皇體系的定位不太清楚,但費宏和劉春卻門清,朱浩乃是皇帝身邊的頭馬。
皇帝要把自己最倚重的大臣安排入閣,怎麼看都合情合理。
但從官員升遷角度來說,這又非常不合理。
劉春道:“陛下,朱敬道正德十六年才中狀元,而今不過是嘉靖三年,滿打滿算也才三年時間,做到禮部侍郎、工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已是陛下的恩賜,何以要入閣,讓朝中臣僚非議呢?”
朱四皺眉不已:“劉閣老,朕聽說朱敬道救過你的命,跟你的私交還不錯,連你都不支援他?”
劉春道:“老臣只是從現實出發,這也是為他著想,以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遭受非議已很多,若貿然入閣,只怕會被更多人針對,以後再難於朝中有所作為。”
一旁的石?聽了非常認同。
他還沒站出來表態,劉春就旗幟鮮明地反對。
費宏自然也不想讓朱浩入閣……倒不是為朱浩著想,而是不想讓大明官場秩序就此陷入混亂,更不想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