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最後時間增近他們的關係,甚至讓他們見上一面,似乎不太可能。
……
……
楊一清正式履任吏部尚書。
他上任後第一件份上奏就是有關朱浩的——以朱浩入朝日短為由,提出一人身兼兩部侍郎不合規矩,請求皇帝對任用朱浩之事重新考慮。
就算皇帝非用朱浩不可,也請撤去朱浩一部侍郎的職責,若撤去的是禮部右侍郎職位,那就該將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的職位也一併裁撤。
並且楊一清提請,重新增加一名翰林學士,卻不是以議禮翰林學士的名義,而純粹是為了確保翰林院的日常運轉。
因為賈詠入閣之事一直沒定下來,使得現在其必須要先完成翰林院的差事,但朝中上下皆認為,目前真要定下一個入閣人選的話,非賈詠莫屬。
這份奏疏上去後,很快朝中便傳開了……
看來楊一清回朝後要革除一些弊政,主要是跟朝中固有的派系進行鬥爭,將皇帝提拔起來的一些人掃出朝堂。
而首當其衝的物件本該是舉人出身的唐寅,但因為唐寅馬上就要死了,又是帝師,而黃瓚和席書在當尚書前本身就有一定威望,下手不易,所以楊一清的目標便鎖定朱浩。
而楊一清這份上奏,等於是為其賺取好名聲。
朱四看到這份奏疏後大為惱火。
“這又是個唱反調的,朕算是看出來了!”
朱四怒氣衝衝。
明明把楊一清請回來穩定大局,結果這個人先拿邀其回朝的朱浩開刀,等於是不給皇帝面子,那皇帝還能覺得你是什麼可堪重用的大臣?
張左試探地問道:“是不是……這位楊部堂對於朱先生的……身份,不太瞭解?”
在張左看來,你楊一清不至於這麼頭鐵吧?
一上來就參劾朱浩?
或者不能叫參劾,而是針對,到底是朱浩派人去把你請回來的,之前朱浩還對你多有推崇,你雖然是老臣,但也不能不講情面吧?
“那你就去告訴他,敬道對朕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他還執迷不悟,那就讓他收拾好鋪蓋卷滾蛋!”
朱四惱了。
把人叫回來做的第一份上奏,就是跟我這個皇帝對著幹,我沒直接一腳把你踢走就算好的。
張左只能趕緊前去吏部衙門,將皇帝的意思告之楊一清。
楊一清回朝後,朝中秩序為之一定,他的威望可比先前吏部尚書喬宇高太多了,以至於吏部衙門平常前來拜訪的大臣很多,有很多在楊廷和執政時期被打壓的官員跑來找楊一清攀交情。
楊一清代表的是朝中兵部派系,跟楊廷和主導的翰林派系不同,其同黨包括王瓊、陸完、王守仁等名臣,治軍方面卓有成效,在軍中影響深遠。
現在楊一清回朝,自然是要撥亂反正,儘可能用同一派系的人,首先要打壓的就是楊廷和與彭澤的餘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