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桂萼,朱四的語氣有所變化,不是非要用,而是可以跟大臣們商議。
這也明顯看出來在皇帝心目中,桂萼跟朱浩差得遠,甚至於可能其給朱浩提鞋都不配。
但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桂萼是依附於張璁存在的,張璁被調西北當什麼陝西左布政使去了,桂萼不被髮配也就罷了,居然還要接替張璁的位置?
因為眾大臣對於張璁被髮配的原因還不清楚,只當是張璁在某些方面並不盡如皇帝心意,再或是皇帝這麼做是為楊一清回朝鋪路,沒人知道其實是朱浩舉報了張璁,令張璁被髮配,遠去陝西。
現在眾大臣只能在心裡琢磨一下,還有誰比較適合“議禮翰林學士”的位置。
既然要議禮,那就只能從議禮派的官員中出人,可朝中正統文官沒有一個是議禮派的,除非讓黃瓚、席書二人兼任,不然就只能從一些剛入朝不久的人當中推舉出來。
突然間眾大臣很捉急。
即將死一個唐寅,又走了一個張璁,這翰林學士還非要皇帝身邊人來當。
讓我們舉薦,這不是為難人嗎?
“你們沒什麼意見嗎?”
朱四見眾大臣一個發聲的都沒有,顯得很不耐煩,道,“平時見你們對朝事有著諸多議論,難道在這件事上連個合適的人選都推不出來?還是說,你們也認同朕的觀點,認為桂萼乃最佳人選?”
桂萼是個屁!
大臣們很多都在心裡叱罵。
反正議禮翰林學士就是皇帝玩手段的幌子,你自己憑空創造出來的職位,留給你自己安排,自個兒慢慢玩去。
張左道:“陛下,此等事應當交由諸位臣僚回去後慢慢商議後才確定下來,不用急於一時。”
張左的話,算是給了群臣一個緩衝餘地。
看起來皇帝對於安排新的議禮翰林學士不太著急,兩個翰林學士……如果桂萼被提拔起來,那跟朱浩理論上就是平級的,不管皇帝寵信誰,那以後桂萼跟朱浩間就要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
“嗯。”
朱四點頭道,“諸位卿家不可懈怠,還是早點定下來為好,不然的話,此差事或只能讓朱學士兼任,這應該不是你們想看到的吧?”
既當禮部右侍郎,還是翰林學士,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都交給朱浩打理。
可問題是……先前掌院事的翰林學士賈詠應該作何安排?
皇帝不會把他給忘了吧?
石?跟賈詠非常要好,眼見皇帝要解散朝會,急忙走了出來提醒:“陛下,那賈學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