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船廠,看到這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又開始猶豫要不要深入研究一下。
如果就這麼走了,或者自己會後悔終生。
……
……
當晚,朱浩去見剛入住驛館,睡不著覺的徐階。
“朱侍郎。”
徐階起身迎接,此時他手上拿著本書,並不是有關工程或者是造船方面的書,儘管朱浩之前給了他幾本相關書籍作為參考,但徐階對那些絲毫也不感興趣。
他想做的仍舊是在翰林院內百無聊賴一天天數日子過的翰林,既清貴,還能養名聲,更主要的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到天津船廠來,對他而言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朱浩道:“子升,我不是故意讓你為難,難道你不想早些晉升高位,讓別人都知道你的存在?”
“怎麼可能呢?”
徐階對自己的狀況很瞭解,重新坐下,由衷地發出感慨,“在下不過是一介布衣,出身貧寒,毫無名望和資歷,更別說朝中一點人脈關係都沒有,能留在翰林院,已是我生平最大的榮幸和驕傲。”
說來說去,就是希望朱浩能把他放回京城,讓他可以回翰林院。
朱浩道:“幾年下來,做個工部侍郎,哪怕不是正職,提督易州山廠或者管理如此大一個船廠,豈不是美事一樁?”
徐階沒回話,但他的神色明確告訴朱浩,這並不好。
“我這裡有份東西,你看看吧。”朱浩從懷裡拿出份書折。
徐階問道:“這是何物?”
朱浩交給徐階,讓徐階自己看。
徐階開啟後,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因為這是朱四親筆所寫詔書,通知朱浩有權調動沿海官府和衛所兵馬,要求地方上全力配合朱浩造船及指揮海上作戰等事宜。
這份詔書中,朱四明確說了,若在此戰中立功,可以得到額外的提拔,完全無視資歷和年齡。
朱浩道:“我早說過,要不了幾年,你回翰林院後至少能晉升侍讀、侍講,甚至可以當學士,你未參與到議禮,但為陛下在別的方面立下功勞,同樣可以作為進身之階……你是想留在天津,還是去往江浙?”
“二者有區別嗎?”
徐階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