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定罪的過程中,朱厚照死了,可畢竟新皇登基時陸完已是罪人。
而朱四登基時,王瓊可是吏部尚書。
費宏搖搖頭:“你的意思,是讓我推薦王德華,以此來跟楊應寧形成制衡,是嗎?”
劉春儘管說得有點隱晦,但費宏一聽就明白過來,而且也沒有避諱這個話題。
“呵呵,你覺得呢?”
劉春就是這意思。
雖然看起來王瓊跟楊一清屬於同一派系,但畢竟兩人曾都是朝堂上頂樑柱般的人物,誰聽從誰的指揮?
楊一清入朝後,不是也沒替王瓊說話?
這其中微妙的關係,內閣諸人都能看明白,如果費宏想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跟楊一清叫板,甚至穩穩壓楊一清一頭,就必須要有個專業對口的人作為強有力的臂助,而這個人只能是王瓊。
費宏卻表達了牴觸的情緒,搖頭道:“王德華落罪,乃當今陛下定讞,且王德華是什麼人,你我都該清楚。正德朝時,他幾乎一手遮天……雖然當時我不在朝,但民間對他的風評極為不堪,朝中人受了他那麼多年窩囊氣,現在卻要舉薦其重登高位,我實在過不了心中那道坎。”
雖然費宏看起來圓滑世故,比起楊廷和、蔣冕等人更懂得如何跟皇帝相處,但他還是講原則的。
就算他跟楊廷和分屬不同的陣營,至少王瓊被定罪,費宏心中是贊成的。
王瓊現在得到了一定權力,就算依然戴罪,至少沒混得太差,何以要讓其真的掌握西北軍政大權,擾亂朝堂秩序呢?
“嗯。”
劉春點點頭,聽了費宏這番話,他明白過來,雖然跟楊一清在內閣中爭奪話語權,但費宏不會因為個人榮辱,置大明的利益於不顧。
劉春笑了笑,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
……
劉春不提,但免不了朝中有人掛念。
想利用王瓊來制衡政敵的大有人在,而目前能跟費宏、楊一清兩大元老叫板的,不是如今朝中幾位尚書,諸如吏部尚書石?……恐怕連其自身都知道在這位子上做不長久,隨時都等著被皇帝勒令致仕。
至於黃瓚、金獻民之流,更是各懷心思,實在沒有挑戰內閣權威的資格。
唯獨有意入閣並掌握權柄之人就是張璁。
而張璁身邊,還有個同樣野心勃勃的桂萼。
張璁和桂萼目前在翰林院中為翰林學士,在朱浩不能履職的情況下,他們已將翰林院的升遷任免大權牢牢地掌握在手,當然他們也沒輕舉妄動,跟翰林院那些看不起他們的人針鋒相對,因為此時張璁和桂萼二人的心思都一樣,那就是累積政績,為下一步入閣做準備。
如今朱浩不在京師,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他們自己跟皇帝之間還有矛盾,先前因為勸諫之事惹來皇帝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