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朝會。
也不知是怎的,突然有言官出列,提到朱浩到南京後並未履職工部尚書的事。
皇帝本來都已經準備結束朝會離開奉天殿了,聞言突然又坐了回去,死死地瞪著御階下的文官。
這段時間大臣們已經隱隱有所感覺,這位少年皇帝無心朝事,或者說現在皇帝已經開始逐漸變得懶惰,喜歡把什麼事都交給大臣辦,卻用種種非常規手段隱身幕後提線,把大臣們當木偶耍。
在朝廷用人問題上,似乎只有朱浩的事,才能讓皇帝如此慎重。
朱四板著臉說道:“朱敬道去南方,朕提前打過招呼,所謂的南京工部尚,不過是交託給他的臨時差事,他過去未必要時刻坐鎮南京城……至於南京工部事務,少他一個就完不成嗎?”
這時候還有人參劾朱浩,朱四是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
人都已經去了南方,沒礙著你們這幫老傢伙什麼事,你們怎麼還窮追勐打,喋喋不休呢?
費宏走了出來,大聲道:“那陛下,若是南京工部有事要做抉擇,或是出了什麼問題,是否該由南京工部侍郎來承擔責任,而非尚書呢?”
在其位不謀其政,說的就是朱浩。
以往在京城時,真有什麼事,隨時能上報皇帝,或者說我們這些大臣就會替皇帝你分憂解難,但南京不行啊。
南京有一套自己的行政班子,很多事需要自行決定後上報……
雖然南京不見得有多大的事,尤其是南京工部,所負責的不過是南直隸各處河防工程營造和修建,多數時候都是一些修葺南京皇宮和城牆等雞毛蒜皮的小事。
但即便如此,朝官也理所當然把這些當成大事看待。
正是給朝廷辦事,不論大小。
總要有人頂在前面當話事人,也需要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出來背黑鍋。
朱四冷笑不已,問道:“出了事就讓朱浩擔責,這並沒什麼不可,但請等真出了事之後再說!”
說完,皇帝再也不理會這群無理取鬧的大臣,拂袖徑直去了。
大臣想給他行個禮,都沒機會,等抬起頭皇帝人都走沒影了。
……
……
散朝後,大臣們也沒什麼私下議論,都悶頭往宮外走。
黃瓚趕緊過去找費宏,他是想問詢一下有關自己遷吏部尚書之事……先前他已把六萬兩銀子交了上去,其中三萬兩是京儲所出,另外三萬兩是他自掏腰包,皇帝說要給他吏部尚書的職位,但到現在都沒音訊。
皇帝光是討要賣官鬻爵的銀子,拖著卻不辦事,這讓黃瓚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