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如果沒有階級,人口將會慢慢佔據多數的土著發現沒有上升的空間,很有可能反抗,尤其當他們有了一定實力以後。
但如果適當地給予他們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升到某種高度,將來可以透過軍功和生產等方式,讓他們有凌駕於族人的機會,那他們就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得到軍功,如何成為熟練工匠、農民和漁夫上……這跟大明以科舉取仕來駕馭社會各階層是一樣的道理。
既然用功讀書就有機會成為人上人,那為什麼還要捨近求遠去選一條非常艱難且成功率很低的造反這種實現階級躍升路徑呢?
尤其當發現讀書可以讓人改變命運,順利躋身社會高層,掌握權力和財富的分配後,更多的人就會覺得,這才是他們畢生追求的目標,然後他們就不會再想著推翻朝廷的統治,皇帝也就可以睡安穩覺。
放到置身於美洲大陸的朱浩身上,他也需要以這種方式來安土著的心。
朱浩把京京二等土著中開化較早的人叫過來面授機宜。透過這幾個月相處,土著中已經有不少人能聽懂甚至是逐漸掌握漢語,尤其是最初被關敬和陸炳俘虜回大明的那批人,他們中很多已跟明人相處十個月時間,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他們就算不想學也不得不學。
“跟你們說清楚一點,我將要在這裡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城,叫做長安城,以後會在環繞大城一百里的地方,再建設五個規模小一些的城池,用來容納日益增長的人口。只有用心幫我做事的,才能得到我的認可,享有超脫你們族人的權力,否則就只能從事最基礎的工作,世世代代被人奴役!”京京二和幾個部族首領,明白朱浩的意思後,顯得非常恭敬。
他們沒覺得有何不妥。相比於歐洲殖民者,朱浩給予他們的起碼是人的待遇,能夠吃飽穿暖,當然也僅僅只是如此而已,不能指望一上來就得到崇高的地位,也不能指望會跟明人一樣,透過熟練地完成各項工作便可累積功績,光是語言這一條就夠他們頭疼的了。
簡單的動員結束,其餘人散去,京京二卻留了下來,就像個佞臣般,一臉討好地對朱浩道:“大人,有女人……漂亮的女人……十個……她們等著你去寵幸。”之前朱浩就知曉,來犯的佛郎機隊伍中,除了給他們趕車的勞力外,還有女人,佛郎機人其實連兩百之數都不到,卻帶來四百多女人,這些女人也要完成一些體力活,幫忙趕車甚至搬抬,但顯然她們的任務並不單純只有如此。
先前京京二這些土著國王或者部族首領也曾告訴過朱浩,歐洲人在攻佔城池後,大多數老人和小男孩會被直接殺死。
因為對歐洲人來說,這些人沒什麼實際意義,他們不需要考慮什麼長久發展,本來他們就是強盜,做的是一杆子買賣。
男人中身強力壯的會被殺掉,因為怕他們領頭造反;體力弱的還是會被殺掉,因為沒法貢獻勞力。
只有不高不瘦看起來特別溫順的人才會僥倖活下來成為奴隸,而女人中基本是符合他們審美的都會留下,特別漂亮的會被他們轉移,最後被船隻運走,京京二他們都不知道這些女人會被送到哪裡,最後命運又如何。
朱浩明白,這就涉及到人口販賣問題了。
“我有妻子,不需要這個……這些女人可以透過工作來為自己贏得自由身,你們不可以欺負她們。”朱浩怕自己說得不夠明白,還讓身邊的阿大跟京京二複述了一遍。
京京二其實聽清楚了,但他仍舊不理解:“以前都這樣……為什麼現在不行?”這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不是說歐洲人非要這麼殘酷對待美洲土著,而是土著自己都覺得,這樣做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歐洲人打破這裡的寧靜前,部族間互相的戰爭,也都是為了搶奪生存資源,甚至是搶奴隸、搶女人。
從某種角度而言,歐洲人是在用他們的方式對付他們。而且每個部族的人都覺得這麼做理所應當。
朱浩意識到,要改變這些土著的思維有點難,只能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他們接受儒家的思想,明白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完成這一戰後,朱浩回到自己在長安城裡的
“家”,或者說,這裡同時也是他的臨時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