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左從皇帝背後站了出來,大聲道:“楊閣老,當時朱先生帶著數百條船出海,大海船的數量不在少數,這樣一支媲美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大船隊,就算遭遇風暴,也不可能全軍覆沒吧?”
朱四道:“正是因為朱敬道可能遭遇海上風暴,流落海外之地,無法迴歸,朕才要派人去找尋。之前朱敬道跟朕提過,他此行是為朕找尋仙草,同時為朝廷搜尋海外的銀礦和金礦,忠心可嘉……這次建造船隻的費用,就由他之前第一次派出海帶回來的金銀開支吧。”
楊一清等人都不以為然。
朱浩派人送回來的金銀,之前早就被朱四揮霍乾淨了,現在要造船,說得好聽,皇帝要自己出錢,但最後還不是戶部出銀子……現在小皇帝對於國庫的掌控愈發專橫,大明朝臣從來沒感受到如此大的皇權壓力。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皇帝根本就是貪婪無度,甚至認為,這都是朱浩給小皇帝養成的壞毛病。
“造十條大船,或需要個十幾二十萬兩銀子,船不必造得太大,能保證出海所需即可。”朱四給出規劃。
十條船就行了!
楊一清道:“若只是造十條船的話,應該用不了那麼多銀子吧?”
“還有火炮呢。”
朱四冷冷道,“加上訓練士兵的用度,應該差不多!回頭朕就讓人發誥敕,你們應著便是!”
皇帝懶得跟眼前三人再做商議,他既然已經決定了的事,說出來不過是例行公事。
內閣三人感覺到,皇帝這是既惦記著朱浩說要給他找長生不老的丹藥,又惦記朱浩在海外開礦,現在皇帝手頭緊,覺得朝中大臣在賺錢這方面沒什麼本事,打算把朱浩找回來給他打理小金庫。
……
……
“有戲嗎?”
從乾清宮出來,劉春用陰陽怪氣的腔調問道。
楊一清懶得回答這種無聊的問題,甚至根本就不想把朱浩找回來。
朱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太高了,明明已經離開大明兩年多了,皇帝居然還念念不忘,這麼一個曾被皇帝安插在文官中的倒刺,找回來有何好處?
讓朱浩入閣當首輔?
還是讓朱浩當吏部尚書?
有朱浩在,還有他們這些人什麼事?
費宏道:“陛下對於朱敬道的執念,太過深沉,現在應該擔心陛下藉此從戶部排程更多的錢糧。大明這兩年府庫空虛,西北又一直處於戰亂不休的狀態。要當好朝廷的家,太難了!唉,我應該要退下去了。”
他的意思是,隨著張璁和桂萼入閣,他已沒必要再堅守內閣。
索性就把位置讓給“年輕人”吧。
劉春笑道:“若是你都要退,我豈不是更要退了?以後大明朝堂,更多是要交給應寧這樣的俊傑。罷了罷了,不再去想敬道的事,越想越覺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