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四終於有點像是個負責任的皇帝了。
被來犯之敵逼到了絕路,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皇帝需要為天下人負責,跟大臣們溝通,當然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小命危矣,不得不擺出跟臣子和軍民共同進退的樣子。
京城已經戒嚴。
為了備戰,京城周邊除了以正規軍出戰外,甚至開始組織役夫前往前線,目的是修築堡壘,除了達官顯貴之家外,平民百姓這時候遭了殃,絕大多數人家的男丁都被指派了徭役。
而南京城方向,朱浩麾下兵馬推進相對順暢多了。
一切就在於現在大明朝廷上下根本顧不上南京,有點讓南京自生自滅的意思,而朱浩麾下進攻南京的兵馬也沒什麼太大的顧慮,出兵更是簡單直接,暴力推進,中途不需要停頓,兵馬和糧草完全能滿足需求。
短短四天內兵馬便殺到南京城下。
南京城內,此時集結了六七萬大軍,不過半數都是臨時徵調,說有多少實力根本就是虛妄,這跟南京多年未曾遭遇過像樣的戰事有關,碰上外敵來犯這種事,從南六部到守備府,再到下邊的衛所,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亂成一團。
南京守備管轄的兵馬缺衣少糧,武器裝備更是參差不齊,許多衛所兵不得不拿著鐮刀、鋤頭接受召喚,參與城防,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還沒有知兵的名將坐鎮,恐怕很難支應。
攻城戰展開。
簡單而又粗暴。
來就是狂轟濫炸,炸的是城牆,不用上前埋設炸藥,而是直接用火炮轟,炮彈裝填的一律是黃火藥,爆炸後威力巨大,一個時辰發射超過五千枚炮彈,針對的方向只在某一面城牆。
一個時辰後,這個方向一里地的城牆便被炸平,露出了城裡的民居。
城中守軍從來沒見過這種程度的狂轟濫炸,嚇得屁滾尿流,許多城牆上人都跑光了。好在轟炸結束,城外兵馬並沒有趁機掩殺進城,而是派出了“使者”。
使者面板呈黃褐色,面部顴骨較高,眼窩深陷,鼻子寬闊,嘴唇厚實,明顯不像是大明子民,而是會說大明語言的“外夷”。此人帶著節杖進城,沒人敢阻攔,他穿過破損的城牆,進入城內,帶去朱浩提前寫好的信函,當然不是以朱浩的名義,而是以殷商後人自居,華夏帝國敦促大明臣民投降,以換得安寧。
……
……
南京戰事在城牆轟塌後,暫告一段落。
不打了!
朱浩的陸軍駐紮在南京城東北方神策門外開闊地帶,水軍主力則遊弋在長江上,堵住了上元門和外金川門,以及幾條連通金陵內河的河道。
與此同時,陸完親率的大明南方兵馬,自福建趕了過來。
陸完集結了超過一百條戰船,在擔任監軍的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駱安監督下,對朱浩的船隊展開偷襲。
但他們顯然高估了自己隱藏行蹤的能力。
陸完所部其實一直都在朱浩水軍的嚴密監視下,開戰後,朱浩這邊無須額外排程太多船隻,只派出一條船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