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苦笑不已。
說什麼大明危矣,現在京城城門都被攻陷,各處勤王兵馬沒有一路能殺過來,城內軍民早就人心惶惶,現在是想逃卻逃不掉。
張璁道:“狄夷分明都是爪哇野人,不通大明語言,如何能說就是朱敬道的責任?就憑他帶出去的幾千衛所兵?楊閣老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了?”
張璁不知該如何形容這件事,心裡邊也在想,如果真是朱浩還是好事,大不了改朝換代,而不用擔心華夏文明被外夷所滅。
現在朝廷上下普遍的觀點是,大明從蒙元外夷手上把華夏正統給搶了回來,現在很可能又要葬送掉,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城內百姓也十分擔心對方會直接屠城。
楊一清道:“今夜戰事已休止,但估計明日一早賊寇就要攻城,而且怎麼都守不住……為人臣子,為大義而殉節,老夫無怨無悔……秉用,你現在是要出使城外敵營,還是留在城中?”
“這……”
張璁不由皺眉。
我又沒有奉皇命出使談判,你楊一清出言為何如此突兀?
“出城去吧!”
楊一清看著張璁,臉上閃過一抹厲色,道:“節杖已為你備好,你只管去便是……否則便是臨陣退縮,有意擾亂我軍心士氣,其罪當誅!你自己掂量一下吧!”
“你!”
張璁這才知道,楊一清不是在跟他商議,而是下命令。
張璁雖貴為兵部尚書,但他看到周圍那些將士的眼神,一個個凶神惡煞,滿身殺氣,他就知道,可能是自己先前勸說皇帝逃走,後又助紂為虐誅殺了兵部尚書王時中,徹底惹惱了前線將士。
我們在前面出生入死,以生命為代價死守京城,結果你卻勸皇帝逃走?
意思就是我們該死唄?
現在城門都被賊人攻陷,如果對方來日還要攻打,京師很可能守不住,但也有可能是對方底蘊不足,想借助眼前的優勢局面跟大明談判,或許朝廷交出一些好處,他們就可以撤退呢?
但這需要有人前去敵營出使。
“楊閣老,你是想犯上作亂嗎?陛下沒有讓任何人,出城與狄夷談判。”張璁不敢發作,只能低聲下氣說話。
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被旁人聽到,讓形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楊一清冷冰冰地道:“秉用,老夫所做一切全能是為大明江山社稷考慮……這恐怕已是大明最後的機會,你不去也得去,否則將士們不會答應!你以為現在去請示陛下,時間來得及嗎?”
楊一清就差說,你現在能不能找到皇帝在哪兒都另說。
張璁眼見有人給他送來出使的節杖,心中氣惱至極,卻有兵士立在他身後,大概要架著他出城當使節,他一把將節杖接了過來,轉過身,憤然往城門口方向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