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浩的角度來說,無論是當刑部郎中,再或是當翰林修撰,都只是兼差,最好今天皇帝在朝堂上提出的這件事,別人回頭就忘掉,或是沒人把他當回事,然後他就又可以放風箏了。
當官的目的,不是為了在自己的職位上有什麼特殊貢獻,更主要的是身處官場外,卻可以做到大小通殺。
朱浩去見唐寅。
京師唐府。
張左早早就到來,跟唐寅一邊交談,一邊等候朱浩到來。
從下人口中得知朱浩已到,張左親自與唐寅去門口迎接。
“……朱先生,您辛苦了。”張左這次望向朱浩的目光中,不但帶著崇敬,還帶著股極致的恭維。
朱浩很容易便理解張左的心態。
以往他朱浩一直都在幕後工作,前臺上的事都是別人在做,朱浩通常是以顧問和幕僚的身份,以影子的方式出現在大小事情裡,但今天朱浩卻做了一回出頭鳥,正式從暗地裡轉變到明面做事。
張左把握風向一直比較準,此時已意識到,恐怕到朱浩正式上位的時候了。
……
……
唐寅的書房內。
三人皆都落座,旁人不得接近這書房。
張左先表達了一下皇帝對此事的態度。
“……陛下對目前的結果還是很滿意的,大臣們妥協了,同時對太后那邊也有了交代,只是太后還是有所不滿,眼下陛下仍舊沒法繼承興王府宗祠……”
這就體現出蔣太后人心不足。
但也無可厚非。
親兒子還是把別人當娘,而自己只是個“本生娘”,啥意思?
瞧不起誰呢?
老太太我住在皇宮裡,得到了太后的待遇,也能天天見到兒子,憑什麼讓我跟兒子之間還有個“第三者”?
沒等朱浩說什麼,唐寅替朱浩解釋:“做事不能太急,要一步步推進。”
張左笑道:“陛下明白,也跟太后娘娘說了,可太后還是催促,事早點定下來為好。朱先生您不必多想,其實太后也清楚若事情推進太過倉促,會招致大臣群起反對,但太后娘娘始終想讓興王府能一直延續下去。”
朱浩頷首:“明白。”
張左慚愧一笑:“咱家不過是表達一點個人看法,您二位不必往心裡去,眼下陛下也很在意朝中多安插些……自己人,您二位也看出來了,今日朝會,朝臣多站在對面立場上,朝堂上下肯為陛下出頭的人寥寥無幾。為此,陛下憂心忡忡啊!”
朱浩道:“有很多大臣,是為文官主流意志裹挾,並非真要與陛下作對,至少內閣中便有人肯出來平事,這就是好的表現。”
張左笑道:“這不更體現出你們二位居朝中要職的重要性?”
朱浩看著唐寅:“我也希望唐先生能早些在朝中佔據高位,為陛下出謀劃策的同時,還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正義的力量發聲,就是不知唐先生怎麼想的?”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