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在想,誰讓當初姓楊的老頭滾蛋時,你沒出面相助?現在後悔了吧?你現在沒了楊老頭撐腰,能把朕怎樣?
朱四道:「馬上傳旨,讓西北地方給壽寧侯和建昌侯最好的宅邸居住,再各調伺候的奴僕二十名,扈從軍將一百名,賜絹帛二十匹,銀各三百兩。二人在京城的家眷,尚未去到西北的,一併賜予車馬,送到他們身邊…………太后,這樣總該沒問題了吧?」
說了半天,朱四就是對張家兄弟回京之事不鬆口。
張太后雖然生氣,但聽朱四給兩個弟弟的條件確實不錯,心裡也在琢磨,難道真是兩個弟弟受不得一點苦?怎麼看皇帝也沒有要為
難他們的意思啊。
「太后,他們既為朝臣,就要按照大明朝廷的規矩辦事,朕能做到仁至義盡已屬不易,還請太后不要過多幹涉朝事,若是一切依法追究,那壽寧侯和建昌侯的罪行,可不是去西北鍛鍊兩年便能解決的…………朕告退了!「
沒等張太后回答,朱四拱拱手便離開了仁壽宮。
朱四出了仁壽宮,還有些生氣,覺得張太后是刻意給他找麻煩。
「還沒具體問你,西北軍將真的對他們不錯,還是說…………剛才你有所隱瞞?」朱四問張佐。
張佐支支吾吾:「陛下,其實壽寧侯和建昌侯去西北的路上,日子…………的確過得有點辛苦。」
朱四一聽,心情頓時好轉很多:「是嗎?你說給朕聽聽。」
張佐道:「護送他們去的錦衣衛回報,他們無論想做什麼,都會被阻止,住的甚至不如一般的兵士,他們沿途很多時候都風餐露宿,到榆林衛城後,只給他們安排了漏風的民居,還因為漏雨叫苦不迭,結果被兵士晾在校場兩天沒人搭理。」
朱四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了嘛,流放就該有點流放的樣子,他們真把自己當成朕的舅舅了?」張佐一聽,大概就明白皇帝的心態。
此時的張佐也在琢磨,皇帝為什麼要對張家兩個沒能耐的外戚如此刻薄?他們就算做了一些錯事,好像也沒犯到興王府或是新皇頭上吧?他們就這麼遭人恨?
張佐可理解不了朱四的薄情寡義,朱四對自己人尚且沒有一種全始全終的心態,更何況兩個不相干的掛名舅舅?
「好好保持!以後他們再想寫信到宮裡訴苦,一律將信函扣下,另外裡面這位如果再想給她兩個弟弟送東西,也一併查扣,不過要做得聰明一點,對外宣稱朕對張家那兩個舅舅還是很好的,簡直是君臣禮遇的典範。」
朱四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
張佐臉上勉強堆著苦笑應承:「奴婢明白了。」
朱浩再一次回到翰林院,是跟徐階一起回去的。
朱浩突然出現,對翰林院的人來說算是稀罕事,只是朱浩這次回來並沒有進修撰房,而點明找楊慎。
餘承勳笑著迎出來,道:「敬道你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你怎麼知道用修今天在翰苑?說起來他最近也跟你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秋講結束後,現在翰林院也輕省下來,其實你不必經常來,但總不露面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