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看你這圖。”
老楊無奈:“這可不是我設計的,這是昨天下午看節目看到的。”
“看節目?”
“嗯,有一個號稱穿越者的人,在一檔網播綜藝展現了江都堰改造效果。”
“就是用了飛沙堰這種結構。”
有人立刻質疑:“四六分水我大概聽得懂,就是枯水期六成分給蜀都,四成往南方引導。”
“洪水季,四成留給蜀都,六成從外江主幹道洩洪。”
“但是你建立飛沙堰,就有一部分水從內江重新流入外江,就達不到四六分水的效果了啊?”
臺上的領導微微一笑,切換了另一張幻燈片:“設計寶瓶口。”
“枯水期,外江干淨的表層水重新從高於河床的寶瓶口流入內江。”
“我靠,這設計也太巧妙了吧?”
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工人:“等一下!”
“如果按照這個設計,那岷江出山之後就被約束住了,那遍佈蜀都的小水系……”
領導嚴肅:“上面決定讓蜀都平原成為真正的平原,而不是沼澤地。”
“江都堰工程的同時,我們要重新封閉蜀都範圍內被沖刷出來的大大小小的河道,全部填平。”
“從此以後,蜀都就是適合耕種,適合城市迅速外擴的沃土了!”
聽到這裡,大部分人都十分驚訝:“好大的手筆啊,這是誰設計的?”
“林軒。”領導思索了一下:“林軒自己說是李冰設計的。”
“我們就當是李冰設計的吧,尊重原創者的意思。”
“這一次行動,會動用最大的力量,我們要在一個月內完成主體建築,三個月改變生態!”
這聽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整個專案的難點,就是截斷岷江的一部分水道而已。
不久之前,文物局為了打撈岷江中游的沉船,用了一週封閉了一大段岷江外沿,用了兩週科考。
這種事情在古代非常難,但在現代已經不是難事兒了。
推土機從適合的地方直接推土下河,圍住一個土質堤壩,然後抽空中間圍攏的水,露出乾涸的河床,就可以施工了。
上游一斷掉水源,那些複雜的水系迅速就會崩潰。
然後沿途填埋。
河網就能減少五分之四,沼澤地就會短時間變成平原。
現場,趙亞跳了起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