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敢刷褻瀆啊,燒死他一類的話了。
彈幕頓時清爽了很多。
臺上的林軒內心在笑。
聽吧,好好聽聽這首‘神聖音樂’,只有‘最虔誠的信徒’才能寫出它來。
林軒現在可不會告訴觀眾——貝多芬是個無神論者。
也不會告訴觀眾——第九交響曲是充滿了坎坷,帶著嘲諷意味而譜寫的偉大篇章。
林軒只想讓他們自己去聽。
這就好像,最忠實的自有人類信奉者作家但丁寫了《神曲》。
在變局的最前沿,貝多芬寫了《歡樂頌》。
林軒沒有磨嘰,背景音樂直接放了起來。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裡。
你的力量,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離。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
人類團結成兄弟。”
激昂的合唱團神聖肅穆,交響樂宏大,氣勢恢宏,嚴肅而聖潔。
當這一段播放完的時候,現場的指揮家博伊爾已經傻了。
莫多夫也傻了。
在華麗樂章時代,聖歌完全要靠唱詩班吟唱的時候以特殊語調和整齊且本質上就是之音的嗓音來凸顯。
比如《彌賽亞》中的《哈里路亞》。
哈~里路亞,哈里路亞,哈里!哈里!路亞!!!
而這首歡樂頌,充滿了節奏和情緒的調動。
僅僅以交響樂,就讓人明白了神聖,聖潔這些詞彙。
【這是什麼?這是虔誠之音!!!】
【最忠實的信徒才能寫出這樣的交響曲!!!】
【可惜歌詞是歡樂女神,不應該改成歡樂聖母更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