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世界上很多的音樂家都在看直播。
有些音樂家是琴不離手的,起居室居住的地方就有鋼琴。
很多人嘗試著把腦袋放在鋼琴上,然後堵住耳朵,彈奏琴鍵。
這種聲音聽上去很奇怪,但是力量感很強!
很多人瞬間發現了貝多芬的音樂力量感如此強烈的原因。
因為貝多芬聽到的聲音,和普通人聽到的聲音不一樣!
貝多芬很輕易透過骨傳導技術,發現了音樂震動的力量感。
什麼樣的樂曲配合力量感最強,什麼樣的配合力量感最弱,貝多芬一清二楚。
命運在敲門的“噔噔蹬,蹬——!”就是力量感超強,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極限的一組音符!
博伊爾:“林,有一個問題,別人彈琴,貝多芬可以把頭貼著地板去感受震動,聽到聲音,那他寫曲的時候不可能一直安排一個人在身邊彈琴吧?”
“每一個作曲家都喜歡在身邊放一種樂器,有吉他的,有鋼琴的,有提琴的。”
“每次靈光一閃,馬上就要用樂器彈奏出來,來確定這段旋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旋律。”
“這種情況下,貝多芬如何一邊貼著地板一邊彈琴呢?”
如果貝多芬趴在地板上,腦袋貼著地板,然後雙手伸過頭頂,然後再彈奏鋼琴,這也太奇怪了?
就算勉強能做到,也非常不方便。
作曲家彈琴驗證旋律本來就是方便之舉,這樣的行為反而麻煩了,還不如腦補呢!
林軒笑著:“很簡單,這件事情,地星上的小孩子都知道怎麼做的。”
“我記得我小時候,課本上專門講了這種方法。”
“那就是用牙齒緊緊地咬住一根小木棍,頂在鋼琴上,然後彈奏鋼琴。”
“這也是一種骨傳導,而且聲音聽起來非常不一樣,比貼地板更方便,不過有時候容易造成共振,影響判斷。”
博伊爾傻了。
咬住木棍,頂住鋼琴?
學音樂的人哪能不知道聲音傳播的途徑。
一想就知道,這是可行的。
不過,在貝多芬所處的年代,他能發現這件事情,和現代人能理解這個道理,完全是兩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