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這個世界是不存在敦煌的。”
“所以,去敦煌學習過的那些偉大畫家在這個世界也是不存在的。”
“由他們推動的東西方繪畫神秘的交融,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藍星繪畫中融合派的未來,就從它,開始吧。”
在地星,齊白石的藝術風格明顯受到過敦煌的影響。
而張大千更是為了學習敦煌,不惜破壞了敦煌壁畫去研究外層壁畫覆蓋下的更古老的壁畫,產生了破壞千古名作的巨大黑歷史。
而後來呢?畢加索在晚年時代,不停的研究模擬齊白石人生中最後那一幅畫作。
如果畢加索沒有看過‘低眉順眼’,他從什麼地方去尋找抽象派空間拼接的意向?
人類的想象力,是無法想象出自己沒見過的東西的。
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環扣一環而存在的。
如果是在地星,很多人不會相信這麼魔幻的事情,但是幸好這裡是藍星,林軒用不著去解釋。
林軒用不著去說畢加索超級喜歡齊白石去佐證藝術傳承。
也用不著去說畢加索給張大千畫過畫像去證明畢加索專程學過龍國畫的事情。
這樣到輕鬆很多,只需要讓這些大師級人物,自己去領會,就已經足夠了。
在藍星,這種在藝術層面的蝴蝶效應很可怕。
因為敦煌的消失,導致了這個世界的現代畫作和地星完全不同。
沒有錯,真實派和寫實派,一模一樣。
光線派和印象派也一模一樣。
但是,抽象派在哪裡?融合派在哪裡?
油畫式國畫,國畫式油畫都在發展,但是發展的很緩慢。
那種一把刷子在紙上甩一道顏料點,或者一刷子捅破畫紙號稱是藝術的玩意兒當然不在真正的藝術討論範圍內。
如果這些東西不算藝術,那麼真正的現代繪畫藝術的進步,其實就來源於東西方繪畫的交融。
而藍星,那個融合契機沒有被找到。
《八十七神仙圖卷》就是融合契機!!!
在場幾個大師都在看畫,不停的看,根本沒有說話的意思。
林軒此時也不說話,現在用不著叩節目流程。
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