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吳道子畫了《八十七神仙卷》後,又畫出了那壁畫,地點就在洛陽。”
“許多年後,畫《朝元仙仗圖》的畫家到了那道觀看到了壁畫,為之驚歎,才用圖卷把人物都給畫了下來。”
李軍點頭:“這推斷很合理。”
“不過,能穿越過去看看嗎?”
林軒笑著:“凡是非明確記載的歷史,我不會過去看的。”
“這是研究畫,只要知道畫好,不就行了?用不著去理會別的。”
林軒結束了影片,介紹:“徐悲鴻先生四年後,去世了。”
“他的遺孀根據他的遺願,把他在戰爭時期保護的那些文物全部捐獻給了剛剛建立的新龍國。”
“這位藝術家一輩子都致力於保護國寶級文物,明明自己就是大畫家,走後家人卻可以說得上家徒四壁。”
“這些捐贈給國家的國寶級藝術品如今被保護在燕京徐悲鴻紀念館內。”
“這就是《八十七神仙圖卷》的故事。”
張培恩點頭:“畫好,比一切都強,《八十七神仙圖卷》無需什麼證明。”
“這《八十七神仙圖卷》能不能掃描一個電子版,留給我們?”
“或許,國畫在它的推動下會有長足的進步。”
此話一出,梅雷爾森急忙起身:“請給我們光線派油畫界也留一份電子版資料。”
“我感覺,光線派可能還有什麼變化,答案可能在這幅畫中!”
李軍:“我覺得,這幅畫會帶動融合派的進步!!!”
【不是吧,認真的嗎?】
【就一副白描而已,也不是國畫水墨也不是光線派大作也不是融合派油畫,怎麼就能帶動三個完全不同的繪畫門類的進步了?】
【人家是大師,人家研究的東西比咱們的上限的高度還高不知道多少,咱們就等著他們研究得出成果,然後跟風就完事兒了。】
【這八十七神仙圖卷,沒想到才是最大的驚喜啊!】
臺上的林軒看了一下時間:“直播時間有限,這些畫作的電子版將會在節目後公佈。”
“而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第三幅展覽品身上。”
“他來自於一個窮困潦倒一身,在三十多歲就結束自己生命的傳奇畫家。”
“在地星,畫中的植物與他的名字繫結成了一個專屬名詞——《梵高的向日葵》。”
“讓我們去看看地星上的印象派也就是藍星稱呼的光線派大師——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