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聯賽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並且,各種小道訊息都在往外傳。
【什麼?我們櫻花國和棒國共用一個地區聯賽?乾死他們!】
【可惡的櫻花國人,我們一定要在lol韓日聯賽乾死他們!】
【馬德,摩伏堡戰隊,輸給德意志的隊伍你們就別坐飛機回來了,從波羅的海游回來吧!】
【打仗高盧雞不行,遊戲,高盧雞也不行,英倫戰隊乾死笆黎戰隊。】
沒錯,林軒完全禁止什麼lgd什麼skt一類的戰隊取名法。
完全禁止以代言的形式給戰隊取名。
如果允許的話,的確可以短時間就吸引資本入場,但是卻會失去很多競爭性。
那就是城市代表性。
和娛樂不同,體育領域,一般的職業隊都是代表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是城市的某個大區的。
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本地人瘋狂的支援。
地星lol的歐洲聯賽的失敗,就是因為字母簡寫俱樂部的名字和本地沒關係。
而現在,地星遊戲平臺更想做的事情是吸引藍星歐洲的體育俱樂部們組建自己的遊戲競爭部門。
讓體育和遊戲進行共通化。
在歐洲,就得這麼玩兒。
這些聯賽的建立在第三次百城聯賽就已經形成了雛形了。
很多戰隊在第三次百城聯賽,就已經宣佈註冊組建俱樂部了。
或者就是歐洲的足球聯賽的俱樂部宣佈建立電競部。
因為動作實在是太過於頻繁了,所以很快就被網民以及遊戲迷關注到了。
各大俱樂部都在建立電競部,如果只是一兩家建立,那麼競爭必不可能形成。
但是,建立太多後,從足球的競爭就延續到了電競。
這對聯賽形成的第一步,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也是最簡單快捷的模式。
為了達成這種狀態,地星遊戲平臺對歐陸那邊的俱樂部篩選非常嚴格。
但如果本身母公司擁有很高資格的體育資產運營權利,就可以降低篩選要求。
這就導致,大量的盯上了電競這塊肥肉的資本,直接尋求和各個球隊的合作。
迅速開始合作。
隨著歐陸那邊公佈的俱樂部超過二十家之後,最高等級聯賽就已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