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腳踏車的發展已經多種多樣了。
於是,人們開始嘗試讓人擺脫雙腿的桎梏,直接用機械動力代替人力,製造出真正的腳踏車。
而自動這個單詞叫做奧拓。
所以,這種車被稱之為摩托車。
這兩個對手,就是卡爾本茨的恩人,設計製造出四衝程發動機的戴姆勒,以及他的朋友邁巴赫。
兩個人孤注一擲的認為,要製造出雙輪車,雙輪車就是未來的趨勢。
而卡爾本茨瞭解到他們製造汽車的過程後,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
雙輪車如何平衡?
戴姆勒的方案是,前後輪不一樣寬。
這樣就可以穩定車身不摔倒。
卡爾本茨一開始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
但是卡爾本茨很快就意識到了。
戴姆勒這個偉大的發明家,正在賣弄自己的才華。
前輪比後輪寬,就能車子不倒?
你是有什麼大病嗎?
前面安裝兩個輪子要死嗎?
於是,一百年前製造蒸汽機汽車的那個方案給了卡爾本茨靈感。
他也毫不猶豫投身到了三蹦子的製造中。
前面兩個輪,後面一個輪。
這樣就不容易在轉向時翻車了!
畫面中,一次一次的嘗試,一輛一輛的車報廢。
但卡爾本茨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三蹦子:沒想到吧,我是各位四個輪子的祖宗。】
【哈哈哈,沒想到地星第一輛車是三輪,為什麼不裝四個輪子?】
林軒:“四輪車是不可能先於三輪車出現的。”
“當然了,藍星四輪車是先於三輪車出現的。”
“這是傳動裝置導致的。”
藍星可是先發明出了鏈條腳踏車,才有了汽車。
當汽車發明的時候,科學家很輕鬆就用腳踏車的轉向軸和鏈條,聯想到了汽車雙輪轉向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