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魚雖說是知青點的知青養的,可地始終是集體的。
所以,這些魚,也不是免費的分給村裡的人。
譚定國直接拍板,讓每戶都用工分來抵扣魚錢,也不多,一條魚五個工分,一個工分9分錢,相當於一條差不多三四斤重的魚,只要4毛5分錢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不願意,也可以不要。
這讓原本蠢蠢欲動的村民們,頓時就卡住了。
大魚雖好,可是不要錢跟要錢,那就兩樣了!
4毛5分錢差不多可以買半斤多點的豬肉了,雖然要豬肉票,可豬肉沒有骨頭和刺,再加上有油水,可比魚要好許多。
讓他們用可以買半斤多豬肉的錢去買一條魚,至少很多戶人家心裡是不願意的。
原本每戶人家只能勉強分到一條的樣子,現在變成了很多人家猶豫著要不要花錢買這魚吃了。
不過,有那不願意的,自然也有願意的。
畢竟有多的人家裡,這三四斤重和半斤多點重,還是能分出好歹的。
寧靜趕到時,雖說有那捨不得的,可那些魚也被買的差不多了。
只剩下十幾條魚,譚定國已經心裡暗暗決定,如果這些魚再賣不出去,就扣下分給知青點的知青每人一條魚外,其他的就拿到供銷社去。
不管多少,總能換點錢回來的。
聽譚定國抽著煙然後說出的話,在看著那桶裡悠閒遊來游去的魚,寧靜立馬拍板,除去知青點的四條魚,剩下的她們家包圓了。
邊說,邊喊了顧問他們把他們的魚撿走。
秀花聽到嫂子這麼說,下意識的對著剩下桶裡的魚數了數,起碼得有八九條。
寧靜簽字後,就跟秀花兩個人,抬著那桶就往家去。
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家門口。